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电子报 > 正文

为啥别人总精力充沛?

2020-07-14 04:24:33来源:健康时报|分享|扫描到手机
  “真正让那些企业家、艺术家精力充沛的,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如果缺乏这种基础打底,环境再好也没用,这种状态就是——心流。”积极心理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发现心流》一书中提出。
不知你是否有这样的感受,在大家都喊“累”的时候,总有人说,他一点都不累:“加班算什么,我全周无休。”
其实,“真正让那些企业家、艺术家精力充沛的,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如果缺乏这种基础打底,环境再好也没用,这种状态就是——心流。”积极心理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发现心流》一书中提出。
心流,是指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受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你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运动员所谓的“巅峰状态”、艺术家及音乐家所说的“灵思泉涌”,指的就是这种感觉。
无营养的快乐只会越来越空虚
在心流体验中,有一个关键因素是成就感。工作能营造专注、满足,给人归属感和成就感,而  不费脑的活动(比如逛淘宝、看剧、刷朋友圈)也能带来快乐,但却不同于心流,这种快乐是暂时的,当活动结束就没有后续效应,也就是俗称的“没有营养”。
如果心流是治病的药,那么无营养的快乐,只能是麻醉剂。沉迷于这种即时快感(如美食、性、碎片信息流)的人,一旦麻醉的劲儿过去了,就会感受到强烈的空虚感。麻醉用得越多,人就越容易“上瘾”,心里的缺口也会越来越大。这就是为什么,你越刷朋友圈越空虚,越空虚越想刷朋友圈。越刷越累,越累越刷。这就是混乱,一种与心流相对应的状态。
“不觉累”的心流体验,需做到三点
首先,不做长期内耗的工作。米哈里在《发现心流》中指出,拥有“心流”的一个关键条件是“你做事的动机和你的本心要一致。”简单地说就是“不纠结”。
若一份工作是你感兴趣的,你的工作动机很单纯,态度自然端正,做事没有怨气,你工作时就很容易产生心流,但一份工作,你做起来抓心挠肝,你就会纠结,你不仅要压抑经常性的厌倦情绪,还要不停地安慰自己“这样做很值!”
人就是这样被消耗的:越纠结,越难产生心流,越累。因为当你的欲望、动机和情绪不一致,甚至互相排斥时,哪怕坐着不动,也会累到不行。所以做喜欢、适合的工作其实是要跳出纠结的状态,找到“心流”体验。
其次,去做有一点难度的工作。米哈里在书中指出,能拥有心流的另一个关键条件是,只有一件事的挑战与个人技能匹配,且都高到一定程度时,心流才会产生。这同样也是那些顶尖人士觉得不累的原因之一。因为他们的工作往往是高难度挑战与卓越能力相互配合而成的。在这种身心合一、专注的情况下,他们自然不觉得累。
第三,适当把“被动式休闲”转变为“主动式休闲”。本质上,放松并不是一件坏事,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松懈。但如果不费脑的活动成为了填补闲暇时间的唯一方式,那一定会影响到生活品质,让我们变得更情感淡漠。
当你发现,用读一本书或学做一道菜去代替无限制的刷手机,能给你带来“不觉累”的心流体验时,你会想要重复这个过程。唯有继心流而来的快乐,是自己塑造所得,对个人意识的拓展与成长才有助益。(Dokey)

相关阅读
幸福是身、心、灵完美融合
拥抱关系,独善其身并不是幸福 “有人希望出家、遁世,不跟社会发生任何的联系,以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幸福,他们不知道的是,最能让我们体会到幸福的,其实正是美好的人际关系,是至爱亲朋的支持,是社会交往的技巧。”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说。
幸福大多来自发自内心的喜欢 “当你在‘飘’的时候,根本感受不到快乐和意义。”在彭凯平看来,“飘”是一种不走心的状态,即便获得快乐也是一种短暂的满足感,这种感觉跟幸福根本是两码事儿——幸福不是简单的快乐,幸福是一种有意义的快乐。
当然,这并不是说,只有做大事才叫“有意义”。赋予任何一件小事以意义,发自内心地热爱它,并投入其中,你都能感受到幸福。比如有人喜欢摄影,爬山涉水、餐风饮露,都觉得欢乐无比。

幸福其实很简单:笑、动、说、观、心
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路上,幸福只是副产品。积极心理学告诉我们,积极天性做好后一定能收获快乐幸福。彭凯平教授介绍,爱运动、爱读书、爱跟亲人在一起,愿意做公益事业,愿意成人之美,所有的这一切都是积极天性,把这样积极阳光的心态调动出来,并做好了之后,一定会快乐幸福。
那么,在生活中应怎么调动积极天性,获得幸福呢?
彭教授对此给出了五个建议,笑、动、说、观、心。真心发自内心的微笑;做善事、闻香、锻炼身体等;积极地鼓励沟通、交流、表达;用心去看周围的真、善、美,那样你就会发现这个社会不单调、不枯燥;用心去感受世界,一定要有感悟和感动,只有具备基本的心理体验活动,你才能知道什么是真实的快乐。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