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电子报 > 正文

为了跟上时代他们精疲力尽

2020-06-05 02:43:17来源:健康时报|分享|扫描到手机
  城市运转的规律,按着年轻人的标准描画,
指向快速、效率、便捷,严丝合缝。
而还有一个人群,因为不会用智能手机,
他们在这个快速运转的城市里感到无所适从。
掉队“我是一个老太太,我的微信没了”
张可的奶奶误触了某个键,退出了微信账号。75岁的奶奶很着急,她以为微信不见了。当时正值疫情期,小区不方便进出,张可的爸爸电话指导了两个小时仍教不会老人。直到张可去小区门口给奶奶现场操作,问题才得以解决。
当她打开奶奶手机的搜索软件时,发现搜索栏里都是,“我是一个老太太,我的微信没了,请大家帮助我”; “我是一个哈尔滨的老人,微信坏了,不能扫码,帮助谢谢”。那一刻,张可感到很难过,“我拍下了照片提醒自己,要快快长大,才能保护她。”
2019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2.54亿,而截止到2018年9月,微信55岁至70岁用户有6100万人。老年人因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被这个越来越便捷的世界抛在了背后。
艰难“没地方问,孩子们会嫌你烦”
65岁的王蓉娟是最早一波用上智能手机的老人,怎么用全靠自己摸索。相比于一点点教她,忙碌的孩子们更喜欢说:“你不要害怕,怎么弄也弄不坏的”。但她有时也会觉得,“我好可怜,我没地方问,问孩子,他们还嫌你烦。”
王蓉娟一开始连短信也不会发,白天做家务,照顾老伴,没时间琢磨,到晚上,趁老伴睡着了,她打开手机自己试。
学习的过程相当艰难。有时她自己摸索不出来,卡住了,她会去马路上,找看车收费的人,他们四五十岁,常常凑在一块聊天。看聊天气氛还不错,她会装作很随意,跟他们请教。
很多时候,老人们都需要一个解说者。似乎儿女最适合这个解说者的角色,但通常儿女不在身边,或者在身边,但却缺乏耐心,特别是一次次重复指导的耐心。
任丽在每周去移动营业厅之前,她问过放暑假的女儿,怎么回微信群里的消息?怎么发朋友圈?怎么发语音?任丽把手机递到女儿面前,语气甚至有些讨好,女儿抬头,扫了妈妈一眼,有些不理解,“你自己学。”她撂下这句话,就不管了。
开阔“我巴不得什么都要学”
手机提供给王蓉娟的不止是一些信息,而是一种想象远方的自由和向往。这几年因为老伴身体不好,她没办法像前几年一样去旅游,像被框在了上海长宁路这个坐标点上了,只有藉由手机,她才觉得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开阔些。
王蓉娟话多而密,如果没有打断,她似乎能对着手机说一个小时不停顿。内容包括旅行经历、上海对老人的福利制度,还有她看的各种各样新媒体文章。
面临衰老带来的漫长的时间空白,王蓉娟选择做很多新鲜事情,电脑、手机、学习手机里的知识,她以此获取意义感。她喜欢在手机里看别人的旅行,扩大见闻,像自己也去过一样。她每天都看媒体文章,这让她觉得紧跟着时代的脚步。
王蓉娟数落从南大毕业的哥哥,“你为什么手机不用呢?”“我就不用。”“你不虚心,我巴不得什么都要学……”
脆弱“等他反应过来,认证提示超时”
那位因误操作而退出了微信的老人名叫张薇霞。她在2015年买了第一个智能手机,在妹妹的帮助下,她们当天就成功地通了一个微信语音电话。
但这种对智能生活的控制感,却也会在某天被突如其来的误操作而打破。张薇霞在扫健康码时,没有出现姓名地点等信息,她打电话给妹妹,问她怎么回事,妹妹教她操作,一顿切换页面,她不知怎么就把微信点退出了。对于她来说,智能生活仍十分脆弱。
为了跟上时代,王蓉娟也有很疲惫的时候。2018年领退休金,要人脸识别认证。摇头、低头、眨眼睛、张大嘴巴……这些动作尚未完成,就已超时,要重复几十遍操作,王蓉娟才能通过。
给老伴操作更是困难,他那年87岁,听力不好,王蓉娟就在他耳边大声喊,等老伴听到,要好些秒,他反应过来,跟着低头、眨眼睛,认证提示超时。20多分钟,反复尝试,反复失败,最后老伴直接把手机推开,他精疲力尽了。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