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电子报 > 正文

打开过度母爱的“同心圆”

2020-06-05 04:20:25来源:健康时报|分享|扫描到手机
  近日,山东发生了一起刑事案件,一位15岁的女儿亲手勒死了45岁的妈妈。关于行凶原因,女孩在事后和警察说:“妈妈管得太严了。”
而据一名友人介绍,女孩妈妈张某对女儿倾注了全部心血,不仅亲自辅导女儿学习,还会送女儿参加各类才艺培训、安排旅游等,虽然母亲有详细规定女儿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但即便如此,张某并未打骂指责过女儿,朋友们都认为母女的感情很好,未见任何异常。
究其原因,这或许是因为亲密关系出现了问题。
亲密关系中有一类叫“共生关系”,通俗点说是两个人就像一个人似的不分你我、没有彼此分离的心理边界,或如同两个同心圆,其中一个圆完全被另一个圆囊括其中了。
很多习惯于与孩子共生共育的家长没有意识到,随着孩子的成长和独立意识的觉醒,这种密不透风的“共生关系”同心圆会渐渐变成孩子成长的桎梏,阻碍孩子追求独立、自主和空间。
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把青少年的中学时期和幼儿的生理断乳期相比拟,称之为“心理断乳期”。即青少年企图从心理上脱离对父母的依赖,希望独立的心理状态。如果此时,父母不会分离、不肯放手、不会退出,母爱出现了“过度保护”的情况。
与一般家庭相比,单亲家庭的妈妈对孩子有着更多的关爱,几乎把人生的所有意义和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事无巨细,包括学习、生活、恋爱等等,无不费尽心力,周密把控,浓得化不开。而中国母亲的功利价值倾向,更把孩子的学习成绩视为育儿成败的唯一标准,却忽视了对孩子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容易形成高智商低情商的“跷跷板”现象。
如果说在婴幼儿时期,母亲将孩子完全保护起来,能给孩子温暖和安全感的话,那么,这种完全包含的同心圆势必封闭了孩子独立发展的空间。
因此,建议家有青少年的家长,应该逐步放出空间,让“同心圆”成为部分相融的两个圆,直至最后彻底放开,让孩子成为与自己完全分离的独立个体,不要过度插手孩子的学习、交友、生活等等。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