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电子报 > 正文

还有更多“微光女孩”需要被照亮

2020-05-15 09:00:26来源:健康时报|分享|扫描到手机
  最近,无数人被一幅“微光女孩”的照片感动。照片里,湖北7岁女孩柯恩雅,静静坐在集贸市场父母摊位案板下的狭窄空间里,周边声音嘈杂人来人往,她却在专注地上网课。纸箱子架起简陋的桌板,老式笔记本电脑和小台灯的微光,照亮了书本,也照亮了她的眼睛,照亮了这个懂事的女孩。
  人们说这是真正的“后浪”。尽管环境简陋,小小年纪的她,已经在为改善自己的命运而努力。更让人感动的是,在这幅照片背后,有更多的温暖汇聚,让人们看到平凡的世界中,普通人、普通家庭的生活和上进。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恩雅的父母,尽管因生计所迫,可还是没有把孩子交给老人做留守儿童,而是尽可能创造条件和孩子在一起,哪怕是蜷缩在案板下的狭小空间。
  恩雅的老师们,在网课时发现孩子学习环境有点暗,他们不是只简单要求家长改善就置之不顾。班主任去家访,更没因其家境而表现出“嫌弃”。相反,班主任觉得孩子“眼睛的光感染到我了”。老师们的关心鼓励,良性的家校互动,不也是最能点亮孩子的“微光”吗?
  有很多爱心人士之后给柯恩雅送去了台灯、耳机,还有运营商免费为他们在卤菜铺开通了一条宽带。也许,这就是“微光吸引微光”,在幽暗的生存环境中,柯恩雅和她父母共同点亮的“不抛弃、不放弃”的微光,吸引了更多愿意善意相助的微光,女孩也拥有了更多改变命运的可能。
  在为柯恩雅感动之余,我们有责任想到更多。柯恩雅能和父母在一起,除了善意和努力的主观因素之外,还因为他们起码拥有案板下可以容身的空间。还有更多在城市的打工者,他们的孩子不得不留守农村。这些父母可能连给孩子一台电脑、一张书桌的条件都没有。
  不久前,媒体报道了“烧房少年”的故事。四川巴中15岁少年小何,一把火点着了自己的家,邻居却对他充满同情。因为父母在外打工,少年从小和奶奶相依为命长大,奶奶被大伯接走后,他在日记里写:“家里除了能感觉到自己和小狗的存在外,其余的生命就是频繁出没的老鼠。”父母要接他走时,他哪怕放弃团聚也坚决不愿放弃小狗。
  按全国妇联的统计数据,我国像小何这样的留守儿童数以千万计。连小狗都不愿舍弃的孩子,何尝没有善意?可当错过孩子成长关键时期,父母要和他们修复关系困难重重,他们未来融入社会可能更难。于此而言,还有太多困境中的孩子无法发出微光,或者他们求救的微光闪烁在难以看见的地方。他们不该被遗忘。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