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久不回家,发现父母越来越懒了:家不收拾、话不多说、门也很少出,不是坐着就是躺着……曾经勤快的爸妈为啥越变越懒了?
“懒”的背后,不仅是性情改变,还可能是疾病征兆
懒得吃:
关注吞咽功能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周筠:进食慢、喝水呛、流口水、清嗓子,或是吞咽有障碍了,表现为喝水呛咳、进食费力。脑卒中是最常见的吞咽障碍发生的病因,另外比如脑瘫、青少年脑干肿瘤、中年老年的其他脑血管病变,以及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氏病等认知障碍疾病,也可能导致吞咽障碍的发生。而吞咽障碍带来误吸和呛咳使得患者营养摄取减少,严重者会导致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危及患者的生命。吞咽障碍具体可通过自查表-Eat-10筛查出吞咽障碍高风险人群,再进一步诊断评估和干预。
懒得动:
死亡风险更高
韩国一项针对110多万老年人的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怎么进行体力活动的人患心脏和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了27%,而活动量增加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了11%。60岁以上的老年人应该多做运动,以预防心脏病和中风。对于有残疾和患高血压、高胆固醇和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人也是如此。
研究中的运动包括:每天30分钟或更长时间的快走、跳舞、园艺,或每天20分钟或更长时间的跑步、快速自行车、有氧运动。 王萌编译自《欧洲心脏杂志》
懒得整:
囤积症要心医
心理咨询师喻进:家里旧物不爱扔,垃圾还总往家里捡,房间里臭气熏天,无处下脚……对老人来说,囤积“垃圾”,能获得低成本的安全感,因缺乏安全感,他们选择留下和填充这一切。囤积症者、尤其是孤独老人,往往缺乏与他人的交流,将精神寄托在囤积的物品上。
只有让他们体会到被关心与被爱,才能促进他们对物品态度的转变。和老人一起处理旧物:转赠,闲置卖二手,做慈善等,让老物件继续发挥效用,相比直接扔掉,更能让老人接受一些。如果囤积行为已严重影响了和家人关系,或带来其他闲扰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心理或精神科门诊就诊。
懒得说:
关注老人情绪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汪天宇:需考虑是否是情绪病,抑郁症状。老年抑郁症患者,往往不是以典型的抑郁情绪症状为主,而是较多以乏力懒动等躯体不适主诉为主,这时如果过分关注于躯体主诉,将解决躯体问题作为关键,往往容易忽视患者的心理问题。随着老年人社会地位的改变、经济收入的减少、社交活动的受限、健康活动的下降等,易出现空虚感、孤独感、无愉快感、能力丧失感,而老年人的这种抑郁情绪会更容易在躯体上表现出来,出现乏力、懒散、不想动的症状。还有的表现为老人不愿出门,总是想躺在床上,和家人说话也少了,经常发呆。如果出现上述症状,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