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电子报 > 正文

医生:生病之后,才知病人多需要关心

2020-04-24 19:09:11来源:健康时报|分享|扫描到手机
  对于焦虑紧张的患者来说,医护人员的关爱与帮助,何止十里春风?
武汉市中心医院的易凡和胡卫锋医生,是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经过两个多月治疗,终于被抢救回来。在近日一段热门视频中,他们现在皮肤发黑,让人心疼。在与病毒惨烈斗争后,获救的易凡医生感叹道:“这次病了以后,你才能体会到一个病人,他多么需要人去关心他,需要人去帮助他。”
惟有感同身受,更能同理同情。今天的中国,疫情防控常态化,生产生活井然恢复。只是对于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或治愈者来说,无论是治疗中、抑或是治疗后,恐怕都需要更多一份的体恤。
此前,在各地援鄂的医疗救助队伍中,除了呼吸、重症医学等科室专家之外,心理医生基本都是随队出征的“标配”。心理创伤的修复,同样是一场持久战。
时下,全球累计确诊病例逾255万,疫苗研发还在路上,病人有担心或忧虑是人之常情。治愈率固然是最要紧的事情,但抽象的数字之外,还得更用心、更关心。一方面,关心就是为信心赋能。心理学界普遍认为,“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信心是最好的心灵免疫力。”一句鼓舞、一份关爱,激活的是人的求生本能,巩固的是患者的免疫防线。另一方面,关心也为误解清障。“出院患者体内已有特异性抗体,不会造成感染他人的现象”,这类权威观点的发布会让周边人、围观者减少误解。
“生病之后,才知病人多么需要关心。”这句大实话,分外温暖人。长眠在纽约撒拉纳克湖畔的特鲁多医生墓志铭,简洁富有哲理: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人类在发展,病毒在变异,现代医学对疾病的认知与治愈能力总是相对有限的。如果说治愈是一种能力,那么关心与帮助则是一种责任。在医护技术力有不逮的时候,基于人性的温暖责任就显得更为要紧、更为暖心。
医患之间的关系,不是抽象而对等的买卖,须有关心与帮助作为“标配”。技术本领只是天平的一端,另一端还应有同等分量的同理同情的人文情怀。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有句名言:“医生有三宝,第一语言,第二药物,第三手术刀。”
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语言。因为安慰、关心、帮助,从来都是济世良药的“组方”。关爱新冠肺炎患者,关心每一位病人,在健康中国战略之下,美好生活才会更有大爱,更具温情。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