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仅要致力于做有用、能用、好用的高质量研究,还要最大限度地避免研究浪费。1月9日,在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主办的第十二届健康中国论坛,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和天津中医药大学支持,循证中医药研究联盟、天津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和中国循证医学杂志社承办的“循证中药:大数据助力中医药新格局”分论坛上,发布了《循证中医药研究北京宣言》,天津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主任、循证中医药研究联盟秘书长张俊华宣读宣言内容,提出四点倡议。
循证中医药研究北京宣言发布仪式
做临床需要的研究
开展新研究的目的是回答以往研究未能解答的问题。拟开展的中医药临床试验、真实世界研究或系统评价,均应当基于临床需求,分析中医药干预的特点和临床价值,找准研究重点,形成科学合理的假说。研究设计要力争能够回答中医药干预措施的比较优势和作用规律,以及中西药联合应用的相互作用、潜在风险及成本效果。
做科学规范的研究
针对不同的研究问题选择最佳设计方案。疗效确证性研究首选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及其系统评价,安全性评价研究推荐真实世界研究方案。创新发展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临床研究和证据转化方法。
在医学伦理框架下论证PICO要素,确保方案科学、合理、可行,特别要注意采用与临床定位相呼应的疗效评价核心指标。采用有效的措施严格管控研究实施和数据分析过程中的潜在偏倚风险,保障研究的规范性和结果的可靠性。维护研究的独立性和公正性,规避利益冲突和学术不端行为。
做透明可用的研究
全过程透明是保障临床研究质量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完善中医药研究方案预注册、审查和发表机制,拟开展的中医药原始研究或二次研究均应事先在国内或国际临床试验公共注册平台注册研究方案,鼓励发表研究计划书。重视证据成链,围绕临床定位和价值,成体系规划研究,多层次完善证据体。按照不同研究类型的国际报告标准或管理部门要求,完整清晰地报告研究过程和结果,避免选择性报告偏倚,做到研究相关信息可访问获取。
做高效转化的研究
证据转化是循证决策的基础。根据证据转化6S模型,建立完善中医药研究证据转化技术体系和支撑平台。基于EVDS证据库,不断完善国内外共享的中医药循证评价及证据转化平台,为中药说明书修订、临床指南/专家共识制修订及基本药物和医保目录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运营:韦川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