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复星专题 > 焦点新闻 > 正文

农村死亡率达45.5%,基层心血管疾病防治问题严峻

2020-07-07 09:46:53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基层心血管病日益严峻主要原因在“两大难”: 第一,没有症状就不治疗;第二,症状缓解就停药。

专家介绍:季晓平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第九届全国委员心衰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常委

新冠肺炎病情复杂,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慢病人群更易受感染,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显示,中国心血管病患人数约2.9亿,大约每5人中就有1人患有某种形式的心血管疾病,新冠疫情将“做好心血管病防治”这一课题再次提上日程。

患病率、死亡率双上升

心血管死亡率农村超城市

中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是中国人口死亡病因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大约每年每1000人中就有3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数据显示,基层心血管疾病防治问题尤其严峻,近几年来农村心血管病死亡率持续高于城市,农村为45.5%,城市为43.16%。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内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第九届全国委员心衰学组委员季晓平教授介绍,基层心血管病日益严峻主要原因在“两大难”: 第一,没有症状就不治疗;第二,症状缓解就停药。

“在农村常常遇到这样的患者,没有症状不治,得病了能忍就忍,往往拖到危重才去医院就诊;看了病,依从性也很差,心血管疾病需要终身治疗的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但是患者往往好了伤疤忘了疼,症状缓解就停药。本身生活水平提高,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在不断上升,患者又缺乏正确规范的治疗,所以近几年来农村心血管病死亡率持续走高。”季晓平教授表示。

基层防控须重视

名医下乡查漏补缺

基层心血管疾病防控难点涉及多方面的问题,季晓平教授总结多年的临床经验指出,首先是患者意识问题,农村患者的医学知识相对匮乏,获取医疗知识的途径也很有限。其次,基层医疗设备的人才布局问题,人才相对匮乏,比如说医疗设备支持冠心病介入手术,但是缺少能使用工具的人,很大一部分基层心梗患者依旧得不到及时的治疗;最后是患者的经济限制,比如说因为费用拒绝更有效的治疗手段,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问题。

据季晓平教授介绍,目前他正在通过下乡支援的方式去接触到需要帮助的基层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一方面是进行患者的诊疗,一方面是在当地培训当地能够直接接触到患者的医务人员。

“高水平专家深入到基层首先就是能让一类疑难危重的患者病情得到直接缓解,另一方面当地医务人员可以获得直接培训,改变当地医生的诊疗意识,在以后的工作中能规范治疗患者。在援助的同时,还会带来一定的优惠政策,缓解基层患者的经济负担。”

2020年,在国家卫健委指导,人口福利基金会-复星公益基金会开展“名医下乡 ——协同乡村医生健康扶贫公益项目”,邀请全国顶级心血管和神经内科专家到项目定点扶贫县医院带教查房,开展县级医生、村医培训及义诊。该项目始于2018年8月,2018-2019年线下培训覆盖了7个贫困县、3680位医生、2200人次患者。预计今年将有70左右人次医生参与,将覆盖15000+位医生人次,义诊将覆盖2000人次患者。

走进患者才能管理患者

基层心血管防治应有特色理念

在下乡中将先进理念传递给基层的医生和患者非常重要。

“对于基层心血管病治疗,医生要走进患者、管理患者而不是治疗患者。”季晓平教授解释,以往大夫是坐在办公室等着患者来,人来了才开始治病。现在我们要求在患者没有发病前就建立起联系,接触到患者,通过日常的随访管理代替治疗,避免疾病发展到严重的阶段。不但能够延长患者寿命,其实也能降低医疗费用,更重要它是解决农村高死亡率的根本办法。

季晓平教授建议,诊疗中可以制定更适用于基层的诊疗指南,而非全国统一指南,这样应用起来更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同时坚持培养基层医生,通过下乡支援的形式达成面对面的交流,通过网络技术发展网络培训,和基层医院建立长期的合作,能更好的帮助基层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