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面健康生活促进研究院 > 大咖分享 > 正文

疫情防控常态化,需要供给侧、消费侧携手实现全民营养健康

2020-10-16 15:11:41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疫情防控常态化需要供给侧、消费侧实现营养健康

(健康时报记者 毛圆圆)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悄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在悄悄影响人们的健康状况”,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教授接受健康时报记者专访时说,“在疫情发生以前,我不会点外卖,也没觉得掌握点外卖这项‘技能’有多必要,有时偶尔想吃外卖了,也是让朋友、学生等帮忙点一次。但在疫情期间,有不少人像我一样,在宅居中学会了自己点外卖,而且外卖还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

疫情正悄悄影响大众健康

肥胖人群增加。陈君石院士谈到,新冠肺炎给大众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变化,其中,在饮食上最大的变化是——相比以往,人们选择在家做饭吃饭的次数变多了,点外卖的次数也变多了,反而在饭店吃饭的机会减少了。“而且,预计疫情得到完全控制以后,外卖会持续热度,会成为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不过,居家防疫也衍生出运动量减少、肥胖人群增多的隐患。疫情期间,人们无法出门运动,在家里也没有条件运动,消化不了的能量大多转化为自身的脂肪,体重增加和肥胖的人也就越来越多。此外,“居家食物摄入多了,无形中就会增加肥胖的风险,再加上运动量减少,这种‘光吃不动’的生活习惯不可避免地造成肥胖人群逐渐增多。”

“一胖百病生”,肥胖的危害会贯穿人的一生、几乎所有器官,比如会导致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痛风等)、呼吸系统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心理健康等等。2018年《国际癌症杂志》有研究从4000万人的大数据中发现,肥胖会增加子宫内膜癌、食管腺癌等18种癌症患病风险。当BMI值每增加5个单位,这18种肿瘤的风险就会相应提高2%~48%。

营养不均衡问题也较突出。陈君石院士提到,如果餐厅、外卖平台没有引导消费者选择营养均衡的食品,再加上消费者点外卖时没有饮食均衡的营养知识、健康意识,长此以往,势必也会出现营养不均衡的问题。

供给侧、消费侧,携手实现国民营养健康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与此同时,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现国家卫健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具体的行动方案,即拟分“三步走”——第一阶段,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解决突出问题,实现科学营养;第二阶段,针对国民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提供差异化服务,实现精准营养;第三阶段,面向未来的营养健康发展,依靠科技创新,实现智慧营养。

“目前,第二阶段中的‘精准营养’已经被用滥了,有些不负责任的企业利用‘精准营养’忽悠老百姓购买保健产品。所以,我们更提倡面对老百姓、餐饮行业时用‘个性化营养’这个词。” 陈君石院士说,这两个词本质上没有差别,但个性化营养更易懂。

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想达到“个性化营养”的目标,陈君石院士建议:“在供给侧,餐厅、外卖平台等要提供多样化的食品以供消费者选择,既要提供‘红烧肉’,也要提供‘生菜沙拉’,采取技术手段,响应国家提出的减盐、减油、减糖的‘三减’健康生活方式。”

在消费侧,大众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以便根据自己的遗传特性、生理特点、健康状况等来选择对自己健康有利的、能预防疾病的均衡饮食。“为什么吃同样的食物,有的人会胖有的人不会胖?为何有的人每天吃一小碗红烧肉也能活到99?其实这些都和遗传等因素有关,属于个体的差异。不能竞相模仿。”陈君石院士说。

个体化营养的关键是大众要增加营养知识,提升健康意识。比如家族中有糖尿病史,那么消费者就要避免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在体重上多控制,在运动上多加量,在饮食上做好减盐、减油、减糖的均衡膳食规划。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选择适合自己的均衡膳食,并坚持下去才能长久健康。

“疫情还未散去,大众还是应保持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不组织不参加大型聚会的良好习惯,结合本身健康状况,搭配膳食,开展适当身体活动,增强免疫力。”陈君石院士说,而对于供给侧来说,在响应“复工复产”号召的同时,也要克服种种困难做好防疫,为大众提供安全的就餐环境。团结协作,共克时艰。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