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0年全国两会报道 > 正文

疾控体制如何改革?专家预测:动作会很快,力度会很大!

2020-05-24 16:20:11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让人措手不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在疫情防控中,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方面暴露出不少薄弱环节”,并提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坚持生命至上,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制,完善传染病直报和预警系统,坚持及时公开透明发布疫情信息。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让人措手不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在疫情防控中,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方面暴露出不少薄弱环节”,并提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坚持生命至上,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制,完善传染病直报和预警系统,坚持及时公开透明发布疫情信息。

如何看待我国公卫体系建设?

——不能说控制住了疫情就没多大问题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吴德沛委员在他的提案中提到,“现有的重大疫情医疗救治处置体系,虽然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作用,但仍存在部门之间职能定位不清、地方政府的自主性欠缺、专业知识不够过硬等问题”

“疾病防控体制改革的研究工作,其实在新冠疫情的初期就开始了,这个动作是很快的。” 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虎峰向健康时报记者表示。

王虎峰向健康时报记者详细解释到,“首先要客观看待我国在应对疫情当初的表现,不能说我们控制住了疫情就没有多大的问题了。也不能说因为有了疫情,就认为我们医改没有解决什么问题。所以我们无须扩大,更不能缩小这个问题。作为专业人士来说,更要特别注意区分体制和机制,政策管理与技术的不同层面的问题。”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比如说有人提出来美国的这个公共卫生体系好,要学习借鉴,现实是到目前为止美国并没有控制住本国疫情。所以问题在哪儿?就是应该区分这个不同层面的问题。”王虎峰主任告诉健康时报记者,新医改自2009年以来,已经走了一大步。就是把公共卫生作为公共产品,全部纳入财政保障,体现政府的责任,很多人忽视了这一大步。

公共卫生的体制机制应改什么地方?

——人、财、物三者要有一个最佳组合

王虎峰告诉认为,主要是人事薪酬的问题,之前把人员经费报酬固定后形成了比较僵化的机制,导致了人员流失,所以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吴德沛委员也在提案中提到,当前专业人才储备不足。由于薪酬待遇、职业发展前景、执业环境等因素影响,目前传染病医护人员总量不足,各地传染病专科普遍存在人才培养困难、引进困难、高级人才流失严重,人员结构老化等问题,传染病专科可持续发展动力仍不足,不能满足传染病治疗需要。

“疾控体制改革要解决这个行业发展所面临的人、财、物的问题。他还表示,三者要有一个最佳组合,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有人认为在基层投入设施设备、盖房子就好了,自然就有人来了,但现实告诉大家不是这样的。基层培养人才不容易,要留住人才让他们真正发挥作用也非常不容易,不能光投入硬件,不投入软件。”

“根据我对政府工作报告的分析,我认为今年内、最迟明年两会前就会出台相关政策,并且这个力度应该说是比较大的。”在改革政策何时会落地这个关键性的问题时,王虎峰说。

疾控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建立“平战结合”的防控体系

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李玲在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平战结合’的防控体系。”也就是说将平时没有疫情和重大突发卫生事件的时候,和在出现这些突发情况时要结合起来。建设防控疫情和重大突发卫生事件的各个方面的软、硬件设施在和平时期用于社会,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遇到疫情和重大突发卫生事件时能够“立足战备”。

李玲教授表示,“这是疾病防控的短板,我们要防患于未然。”

既能做到“着眼平时”又能“立足战备”,这种状态是目前我国对疾病防控体制改革的目标。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吴德沛委员在提案中也提到,要“坚持平战结合,增强忧患意识,未雨绸缪,总结历次抗击疫情经验,科学储备传染病医疗救治设施、设备、技术力量,制定完善平战转换预案。平时建立传染病专科医疗机构补偿机制,保障其正常运转,战时根据任务需要加大设备、物资器材、经费投入,有效应对疫情爆发。”

“今年的报告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部分首先提到要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措辞力度非常大,明确的提出了要‘改革’, 同时,报告还提到完善疫情直报系统,要及时公开疫情信息。报告中的这段话每一个点、每一个词都抓住了当前的要害问题。”王虎峰表示。

(运营:疾控)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