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电子报 > 正文

该补补情感健康课了!

2019-12-20 08:49:17来源:健康时报|分享|扫描到手机
  该补补情感健康课了!
  健康时报特约评论员 邓海建
  一份“不寒而栗”的爱情,两颗“病得不轻”的心灵。
  近日,北京大学女生包丽(化名)自杀死亡事件,引发社会关注。相关聊天记录显示,包丽自杀前可能受到同校男友牟某某的精神虐待。尽管真相尚无定论,但毋庸置疑的是,两位年轻人的美好芳华已折翼在两性情感的迷途中。
  爱情可贵,生命无价。如何相爱是私事,但病态的虐爱,以及大量侮辱性言辞、自杀式情绪,起码不是健康两性关系该有的样子。包丽自杀事件发酵后也鲜有人反思:两位高知青年,何以在处理两性关系、情感纠葛时如此病态极端?
  把人当物化的猎物,把调教的情感当锋利的武器。从社会层面来看,这绝非偶发个案。早在2018年,舆论就揪出了各色“情感教主”,顺带起底被指为“情感操控术”的PUA话题。不管是“虚拟人偶”“五步陷阱”还是“自杀诱导”,最终目标都不再是为了美好恋情,而是受害对象的财与色,以及对受害者身心的操控权。
  因为心理情感知识缺失而导致的个人悲剧,为何在当代年轻人身上时有上演?两组数据,值得重视。一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12亿10至19岁青少年中,约20%存在心理健康问题;10至19岁青少年群体遭受的疾病和伤害中,约16%由心理健康问题引发。
  二是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约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并且儿童心理问题门诊人数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很显然,何以自爱、如何爱人,类似两性情感健康这样的心理课,也该“从娃娃抓起”!
  美国一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有100多年历史,其课程设置的初衷,已由帮助学生适应大规模工业化带来的竞争压力,逐步发展为帮助学生健康快乐地学习与生活。两性情感认知在内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被列为核心课程,并纳入学校课程体系,规定从幼儿园开始到12年级都须开设。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值得深思的是,在“三期叠加”的今天,我们为下一代的心理危机做好教育准备了吗?换个更形而下的问法:中国孩子何时才能有堂光明正大又理直气壮的心理健康情感课?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爱与被爱,自古皆是纯粹而美好的事情。但“经营”任何情感和事物的强大内心却并不会从天而降。于此而言,补上情感健康课、让公民拥有把控健康内在的能力,该尽早纳入公共治理现代化视野之内。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