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电子报 > 正文

囤积症有年龄差

2019-11-26 23:53:49来源:健康时报|分享|扫描到手机
  老人爱囤物品,年轻人爱囤信息
囤积症有年龄差
心理咨询师  梁 爽
身边有囤积倾向的人不在少数。老年人和年轻人囤积,又各有不同。
老年人:
囤积的是物品,忘不掉的是回忆
国外有一则新闻,一个老太太十几年囤积了上万只娃娃,有些娃娃的衣服已脏得分辨不出颜色。老人说,自从她的丈夫去世后,她住在这个充满他们共同回忆的房子里,愈发觉得冷清和孤独,只有桌子上的两只布娃娃陪伴着她。为了缓解孤独,她持续地买娃娃,直到把娃娃堆满了整间屋子。
对他们来说,囤积“垃圾”,能获得低成本的安全感,因缺乏安全感,他们选择留下和填充这一切。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囤积行为反映出人们的一种心理状态:除了安全感的本能外,还有念旧和转移内疚情绪等心理动机。
年轻人:
囤积的是信息,焦虑的是生活
年轻人爱囤文章、囤APP、囤信息。看网页时,被标题吸引点开,还没看完就转存到收藏夹里面;有新发布或有趣的APP就下载试用,就算好久不用也舍不得卸载,想着说不定以后哪天有用呢。
囤积的初衷,是为了以后使用,但以后真的使用了吗?并没有。囤积症的杀伤力,正蚕食对当下的感受力和专注力,   除了心理安慰之外,可以说收获甚少,只会徒增“当初辛苦忙活图个啥”的自我怀疑和懊恼挫败。
三个方法减少囤积倾向
对于仅仅有囤积倾向的人来说,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让生活更有幸福感。做到开始有选择的去取舍物品,是摆脱囤积的第一步。与其去囤积,不如把时间花在正在做的事情上,不仅能够转移囤积的想法,也能有效地缓解焦虑和拖延。每当自己要添加物品时,先冷静一周,思考自己是真的需要还是只是一时冲动。
如果囤积的行为已经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就应该积极地去寻求治疗。
相关阅读
囤积不同于强迫、收藏
囤积症患者常常表现为收集物品时的强迫症,包括无法自控地购买和收集甚至偷窃等癖好,或拒绝丢弃囤积的任何物品。但囤积症和强迫症又有所不同,强迫症患者感到很痛苦,囤积者则很享受获得和翻看自己的物品。
囤积也不同于收藏,囤积的重要特点是大量摆放不整齐的东西造成家中的混乱,如家具不再用于原来的目的,在家里走动都很困难,出口被堵住,家庭生活变得不正常;收藏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展示藏品,让别人欣赏。
收藏爱好者的藏品摆放得很整齐,总体上体现出特定的价值观念,而囤积者很少能够做到这一点。
治囤积症多给点关心
对青少年而言,囤积症者更多倾向于“恋物癖”,对一些物品有特殊喜爱而无法自拔;中老年人则多是因为对东西比较爱惜,慢慢收集起来。
很多囤积症者的家属对他们的这种行为很反感,没办法改变时便会采取责备的态度,实际上这种方法不可取。因为囤积症者,尤其是孤独老人,往往缺乏与人的交流,他们将精神寄托在囤积的物品上。
因此,通过耐心交流与倾听,让他们体会到被关心与被爱,才有利于他们的转变。如果囤积行为已严重影响了和家人的关系,或带来其他困扰,应及时就医。
睡不好或因囤积症
美国圣劳伦斯大学曾有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与爱收拾的人相比,有囤积症或者有囤积症倾向的人更容易出现睡眠问题,比如入睡难,睡眠质量差,第二天无精打采。
囤积症指人不停添置新东西,却不舍得扔掉旧物。大部分“囤积狂”有选择障碍,无法像正常人那样生活和利用居住空间。
如果因为囤积狂,导致睡不好,就会加剧认知功能障碍,越是睡眠质量差,就越是陷入恶性循环。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