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电子报 > 正文

就诊讲究“恰到好处”

2019-10-29 12:54:01来源:健康时报|分享|扫描到手机
  就诊讲究“恰到好处”
  高效陪诊:三人同行,男女混搭
  我觉得,关于挂号排队的分工协作还是值得一谈的。
  要说分工协作的第一条定律,就是不要一块儿行动,要分头预约,最好不要带孩子。
  我之前遇到过一个六人团体,领头的是一家三口,孩子只有四五岁,后面是俩小年轻和一个男士。男士什么都没拿,应该是患者。六人团体在医院里一块出现又一块消失,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他们看完了消化门诊,接下来应该是去做检查,该先去缴费,六人硬是来到检查室门口排队。检查室老师喊:“把就诊卡和单子递过来排队”。六人团体因卡内余额不足,无法预约检查,白白浪费了20分钟的排队时间。
  一路上,六人组里的小朋友一会儿要爸爸抱,一会儿要妈妈抱;一会儿哭,一会儿闹。妈妈抱不动了,直接说:“你们先走,我们在这等你们。”
  还是孩子威力大,一个孩子成功消灭俩战斗主力。
  分工协作的第二条定律,化验室旁的厕所永远是最堵的,上一层会海阔天空。如果要取体液,要找个靠谱的同性同去。
  小年轻带患者去了检验科。医务人员给了两个烧杯,说:“这两个烧杯,一个取中段尿,一个取粪便,取完给我送来。”小年轻转手把烧杯给了患者,并不再跟随,让患者自行取样。
  其实,这个时候是患者最需要人陪的时候。取完样,需要一个送样本跑腿的人。取完样本如果没有人送出去,意味着父亲要自己端着,再取自己的另一个样本。放在地上可能不小心踢翻,导致取样失败。
  许久两人才等到父亲,见面就说:“你怎么那么慢?”
  父亲拉下脸,险些发怒:“厕所的人那么多,光等人好一会儿。尿尿就那么几秒,一晃神差点什么都没接上,幸好接点儿根。取粪便更气人,好不容易使劲儿出来一点,结果厕所是感应的,全给冲没了。烧杯那么小,都不知道该怎么取,好不容易才弄了点进烧杯。你还有矿泉水没?我尿取得太少了,不够大夫说的量,兑点水。”
  不送红包:医生尽心而不尴尬
  12床的患者要安排手术,我拿着知情同意书和红包拒收协议,去找12床的老太太签字。
  我说:“张奶奶,这是红包拒收协议,您看一下?”
  张奶奶:“什么?红包拒收协议?”我:“医院杜绝医生灰色收入,告诫患者不要送红包。”张奶奶:“儿子,还要送红包呢,我都忘了。”我:“张奶奶,是拒收,拒绝收红包。”张奶奶:“你一说我就想起来了,还要送红包。”
  医院开展的红包拒收协议工作,进展得并不是很顺利。很多患者把“红包拒收协议”当成变相提醒患者要送红包。我们解释也不是,不解释更不行,颇为尴尬。
  邻床大叔也说:“张姨,一定得送。我送红包了,切口就比隔壁小,恢复也比他快。”
  我心想,你器官大小和10床器官大小都不是一个型号,你比人家矮10厘米,切口自然要比人家短2厘米。每个人做的手术都不一样,手术的部位也都不同,切口大小就不一样。微创手术和用手术刀拉一个口子做的,切口大小能一样吗?
  家属经常会在一起比较:“大夫,为啥他比我先进手术室?”“为啥他来得晚出院早,我来得早出院晚?”“为啥你跟他谈话的时间比我长?”“为啥你一天看他三次,一天看我一次?”“是不是因为他送红包,而我没送?”
  因为,每个人疾病都不一样,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手术,也没有完全相同的恢复时间。
  张奶奶现在特别着急:“儿子,快给医生包个红包,妈明天就手术了,等了五天不容易啊。我要是早想起来红包这回事,我就早送了。”
  我:“奶奶,您误会了。能做手术,需要身体条件合适才行。您有基础病,需要用药控制,调养到能做手术的水平,需要时间。手术室安排手术也要遵守秩序,慢性手术要给急诊手术让道,有感染带菌的要给无菌手术让道。您是乙肝患者,又在胆道做了手术,属于污染手术,自然靠后。”
  张奶奶还是不领情,一心觉得是因为没送红包,才让她多住几天院,多花了好几千元。
  其实,医生只是匠人,没有通天的本事,不会收了钱就保证没风险。红包能改变的是你的忧虑,不能改变的是手术的概率。  评估酒量:帮助医生确认麻醉药量
  张奶奶马上要做手术,麻醉师郭老师提前来看望张奶奶,进行病情评估。
  张奶奶拉着郭老师衣角问:“大夫,我紧张。能喝点酒晕过去,你再把我推进手术室吗?”
  张奶奶不提酒,我都忘告诉郭老师了。张奶奶年轻时就酒量过人,喝倒过好多壮男士。
  能喝对麻醉来讲,不算是一件好事,有时是一种欺骗。
  前不久,一名女警官在执行任务中小腿受伤,来医院硬膜外麻醉后就开始手术了,女警官上半身是清醒的。大夫们边做手术,护士会和患者聊天,以打消紧张情绪。然而没聊几句,女警官就示意医生加麻药,她觉得小腿开始有痛感了。
  照常理,不应该出现术中疼痛的,可是看女警官痛苦的表情,老师还是给她加了麻药一直到手术结束。
  事后大家才知道,女警官是有名的“海量”,做了更详尽的检查后,医生们发现女警官的肝脏代谢能力惊人,体内的有毒物质正是在肝脏发生了这些转换才能转变成无毒物质,所以,肝代谢能力好的人,往往也能很快地代谢掉酒精和麻药。女警官因为肝好而能喝,对麻药的需求量也会相应增多。
  张奶奶可能是另一种情况了——假能喝的大忽悠。
  郭老师也遇到过相似的情况,一个自称练了20年酒量、万杯不醉的中年男子要手术,郭老师特地看了看男子的超声资料,发现有重度脂肪肝,代表着男子的肝功不是太好,纵使男子如何夸下海口,郭老师依然不为所动,理性告诉他,他应该用比平时更少的剂量,肝脏解毒功能不好的患者是容易麻醉药蓄积引起中毒的,所以药要用得更少。
  要怎么区分“真和假”呢?急诊大哥说:“能喝都是天生遗传的,哪有后天锻炼的?肝脏的代谢酶是基因编码,属于遗传。‘练出酒量’只是练出了人对酒精中毒症状的适应而已,所以后天能喝基本上是假能喝;先天能喝才是真能喝。”
  这么说,张奶奶确实是属于“假能喝”,还有轻度的肝硬化,肝脏功能本身不好,还好郭老师临床经验丰富,对待这样的患者基本上游刃有余。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