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电子报 > 正文

白岩松想起父亲遇上的那位医生

2019-10-29 23:14:29来源:健康时报|分享|扫描到手机
  白岩松想起
  父亲遇上的
  那位医生
  我的父亲“逃”出医院,在火车站被医生找到
  日前,在第四届中国血管大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健康宣传员、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在演讲中提到了父亲生病的故事。
  1990年,白岩松大学毕业要去外地参加工作,离开家乡呼伦贝尔的前一晚,听母亲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1974年,白岩松的父亲到天津出差,因为长时间的咳嗽,去医院看病。
  经过简单的检查,医生怀疑他患上了“肺癌”,叮嘱他当天就要留在医院住院治疗。
  白岩松的父亲拿出火车票,告诉医生,他今晚必须回海拉尔。医生看自己劝说不了,站起身去找主任帮忙。病人却乘机“逃”出了医院。
  当天晚上,父亲正在火车站候车,突然听到大喇叭里呼叫他的名字,请他到火车站口。一辆救护车停靠在火车站,白天为他诊治的医生一把拽住他,说:“你必须跟我回去住院”。
  原来,细心的医生记住了他的火车车次,到火车站“堵”住病人。白岩松的父亲被迫住院,开始接受治疗。
  两年后,父亲去世,这一年,白岩松8岁。多年后再谈到此事,母亲说:“那样的大夫加上现在的技术,也许你爸的病能治”。
  “从我家的故事引发这样一个思考,人文是不是医学要新加入的成分?通过这些年与卫生健康行业的接触,我的回答是:人文不是医学附加的元素,人文本就是医学的含义之一,离开了人文的医学,是不存在的。”白岩松说。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一个医生的职责主要体现在这三点。离开了人文,何谈帮助,何谈抚慰?
  他从来不让患者接触冰凉的听诊器
  “最好的医生往往拥有很高深的医术,但是在医术之外,一定有很多让人感动的人文色彩。”白岩松回忆起他主持2006年“感动中国”颁奖活动时,当看到著名肿瘤专家华益慰的事迹短片时,他的眼泪夺眶而出。
  白岩松说道:“可能每一个孩子对医疗的认识,都是医生撩开你的衣服,冰凉的听诊器往胸口上一放。而华老先生就从来没让患者接触过冰凉的听诊器。每天早晨查房之前,老先生都把听诊器放在自己的肚子或者胳膊上焐热,用手攥着它。没有一个华大夫的病人接触过冰凉的听诊器,而这个习惯伴随了他几十年的行医历程。查房的时候,面对病情较重的病人,他都是快步走过去,扶住患者,不让患者起身与他打招呼。”
  1921年夏天,一位20岁的姑娘离开家乡厦门,乘船来上海参加北京协和医学院的考试。英文笔试时,一个同学在考场晕倒,她毫不犹豫地中断考试,救治同学。当时,她觉得自己耽误了考试,没有希望了,想着来年再考。
  没想到,监考的老师看到了这一幕,写在了监考笔记中,递送给了北京协和医学院。通过查看监考笔记和这名学生前几科的成绩,北京协和医学院破格录取了这名学生,她的名字叫林巧稚(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之一)。
  北京协和医学院认为,有很多东西可以后天学习,骨子里对生命的珍惜和关键时刻能牺牲自己,也要帮助别人的精神,却是一名医生最需要的东西。
  在我国有很多患者,还“不会”当患者
  “我们这个年代的人小时候看病,医生让你躺在床上进行腹部触诊,问你疼吗?哪里疼?现在医生时常这样问患者:你肝区疼吗?其实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肝区在哪里。”白岩松提到。
  再有,患者癌症中晚期,医生详细介绍治疗过程,征求患者的意见,患者不停朝着医生点头。一个星期之后,患者到医院治疗,医生才发现,上次就诊说的话,他一句都没记住,完全“蒙”了。
  可见,我国人民的健康素养参差不齐,有的患者还“不会”当患者,在履行治疗意见决策权的过程中,还不能配合医生做出最适合的治疗选择。
  白岩松认为,“患者心理研究”应该纳入医学生课程。由于缺少了这方面的培养,很多医生都是在后来从医过程中经过不断碰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这样的代价太大了。
  在中国,当一个家庭选择让自己的孩子学医的时候,首先是职业选择而不是道德选择。但是中国医生的年平均收入并不比其他行业的年平均收入高出多少,要正视医生收入与劳动价值的不对等。
  白岩松在演讲中也提到了对医生健康状况的担心,比如外科医生吸烟率高,可能与工作压力大有关系。中国医生平均工作时间每周51小时,接近40%的医生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一般,甚至约20%的医生认为工作给自己的身体带来冲击。
  他呼吁医学生的课堂上还要增加医生心理研究课程。既要研究患者,也要研究医者自己的心理情况,这样才能保护好医生这支队伍的身体健康,让这个行业更加良性地发展。
        摘自微信公众号:健康报文化频道,李哲/文,牛宏超/摄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