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好健康,体检只是第一步!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常委 戴 萌
专家简介:戴萌,第二届国之名医·卓越建树获得者,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常委,从都国际生命健康管理中心副院长兼健康体检中心主任,原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健康管理科主任。
预防疾病必须重视体检,但是,体检只是健康管理的第一步,如果单纯体检,忽视检后疾病风险评估和对疾病危险因素的干预,这样仍达不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只体检不做评估和干预,“不够”!
有些人会问,我每年体检,为什么还是得了糖尿病、心脑血管病或者肿瘤。体检到底对我的健康有什么意义呢?
2007年,医院决定成立健康管理学科,从“管控疾病”转向“管控疾病风险”。我们在开展基于健康管理的健康体检,早筛疾病的同时使用14种常见慢性疾病风险评估工具和生活方式评估工具,帮助受检者早诊早治疾病危险因素。
比如,高血压、高胆固醇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根据受检者的性别、年龄、收缩压、血总胆固醇、吸烟状况和有无冠心病等健康信息,使用世界卫生组织2008年《心血管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评估工具,进行心血管疾病风险性评估,可以得出个性化的评估结果,估测发生致死性或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的10年风险,再根据心血管事件10年风险评估结果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风险<10%者重点是生活方式治疗;10%~20%者,除生活方式治疗外,还要每6~12月监测一次风险状况;20%~30%者,属本类者有高风险发生致死性或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需要强化生活方式治疗,每隔3~6个月监测一次风险状况;≧30%者,属本类者有很高风险发生致死性或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建议心血管专科咨询治疗,必要的时候进行药物治疗,并每隔3~6个月监测一次风险状况。
改善生活方式后,再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如何,比如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是否去除,疾病风险是否下降,必须依据再次评估结果,进行客观评价,以确保治疗有效,否则,需要调整治疗方案。体检之后的个性化评估、治疗及其效果评价,才能真正实现健康管理,才能使体检的价值最大化。
改善生活方式“治未病”,有效!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人的健康15%取决于遗传,10%取决于社会条件,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自然环境,而60%取决于人们日常的生活方式。健康体检中,如果查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找专科医生规范对症治疗。如果体检结果是处于疾病前期状态,那么赶紧进行生活方式评估,查找生活方式中存在的疾病危险因素,改善生活方式,很多人可以去除危险因素,远离疾病。
临床上,我们经常欣慰地看到,一些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前期的受检者,通过生活方式评估,找到疾病危险因素,积极接受生活方式干预。比如高血压疾病前期人群最起码要做到拒绝高盐饮食,盐摄入量每天不超过5~6克,什么食物都吃点,尤其是蔬果每天最好半斤;运动也必须成为每周的必修课,每周至少做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例如跳舞、健走等,也就是一周坚持运动5天,每天半小时等生活方式调整。
生活方式管理一般包括:膳食(膳食行为、膳食结构)、运动、吸烟、饮酒、心理、睡眠、居住环境等。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其身体状况才可能朝着健康方向靠近。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常委 戴 萌
专家简介:戴萌,第二届国之名医·卓越建树获得者,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常委,从都国际生命健康管理中心副院长兼健康体检中心主任,原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健康管理科主任。
预防疾病必须重视体检,但是,体检只是健康管理的第一步,如果单纯体检,忽视检后疾病风险评估和对疾病危险因素的干预,这样仍达不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只体检不做评估和干预,“不够”!
有些人会问,我每年体检,为什么还是得了糖尿病、心脑血管病或者肿瘤。体检到底对我的健康有什么意义呢?
2007年,医院决定成立健康管理学科,从“管控疾病”转向“管控疾病风险”。我们在开展基于健康管理的健康体检,早筛疾病的同时使用14种常见慢性疾病风险评估工具和生活方式评估工具,帮助受检者早诊早治疾病危险因素。
比如,高血压、高胆固醇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根据受检者的性别、年龄、收缩压、血总胆固醇、吸烟状况和有无冠心病等健康信息,使用世界卫生组织2008年《心血管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评估工具,进行心血管疾病风险性评估,可以得出个性化的评估结果,估测发生致死性或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的10年风险,再根据心血管事件10年风险评估结果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风险<10%者重点是生活方式治疗;10%~20%者,除生活方式治疗外,还要每6~12月监测一次风险状况;20%~30%者,属本类者有高风险发生致死性或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需要强化生活方式治疗,每隔3~6个月监测一次风险状况;≧30%者,属本类者有很高风险发生致死性或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建议心血管专科咨询治疗,必要的时候进行药物治疗,并每隔3~6个月监测一次风险状况。
改善生活方式后,再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如何,比如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是否去除,疾病风险是否下降,必须依据再次评估结果,进行客观评价,以确保治疗有效,否则,需要调整治疗方案。体检之后的个性化评估、治疗及其效果评价,才能真正实现健康管理,才能使体检的价值最大化。
改善生活方式“治未病”,有效!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人的健康15%取决于遗传,10%取决于社会条件,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自然环境,而60%取决于人们日常的生活方式。健康体检中,如果查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找专科医生规范对症治疗。如果体检结果是处于疾病前期状态,那么赶紧进行生活方式评估,查找生活方式中存在的疾病危险因素,改善生活方式,很多人可以去除危险因素,远离疾病。
临床上,我们经常欣慰地看到,一些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前期的受检者,通过生活方式评估,找到疾病危险因素,积极接受生活方式干预。比如高血压疾病前期人群最起码要做到拒绝高盐饮食,盐摄入量每天不超过5~6克,什么食物都吃点,尤其是蔬果每天最好半斤;运动也必须成为每周的必修课,每周至少做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例如跳舞、健走等,也就是一周坚持运动5天,每天半小时等生活方式调整。
生活方式管理一般包括:膳食(膳食行为、膳食结构)、运动、吸烟、饮酒、心理、睡眠、居住环境等。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其身体状况才可能朝着健康方向靠近。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