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电子报 > 正文

你的压力或源于父母

2019-10-18 03:53:49来源:健康时报|分享|扫描到手机
  你的压力或源于父母
  很多人压力大时常说“我快被淹没了”,有种“溺水”的感觉。一方面,是给自己设置了很高的目标;另一方面,父母曾提出的各种“不准”也会成为向上的障碍。
  有哪些“不准”可能会成为压力的来源呢?
  不准存在 有的父母亲会对孩子说:“我当时原本不打算要你”或“我本来已经打算去流产了”这类话,或是“如果不是因为你,我现在都是市长了”。如果你曾经考虑过自杀,或觉得自己没有价值、那你的人生脚本里很可能有“不准存在”的禁止信息。
  不准做你自己 这种禁止信息可以来自想要男孩、结果却生了女孩的父母,反之亦然。长大成人以后,带着这种禁止信息的人可能会继续在穿着、仪态上像相反的性别。“不准做你自己”的意思也可能是“要像别人家的孩子”,父母会抱着自己期待的理想孩子的形象不放,只在孩子符合理想形象时,才给孩子正面的回馈,否则就予以漠视。
  不准像个孩子 中国家庭里的老大很多是“小大人”,从小就不敢撒娇、不敢提要求,不允许出现孩子该有的很多行为。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如果是女孩,便不会向异性撒娇,在职场不会向领导提要求;如果是男孩,在生活中就不会放松自己。如果你不会陪小孩子玩,或者在宴会或类似的欢乐场合觉得很不自在的话,也可能有过这种禁止信息。
  不准长大 有时可以把“不准长大”解读成“不准离开我”。很多人都认为“啃老”是孩子不争气,其实这个情况往往由整个家庭造成。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直灌输“你这个干不了,那个也不行”的信息,替孩子作各种决定。孩子到了20多岁,想改变,发现太难了,所以自暴自弃。
  不准有感觉 很多家庭会限制某些感觉的表达,如“不准生气”等,也就是“可以有某种感觉,但是不能表现出来”。比如,小男孩常被提醒“男孩不准哭”或“男孩要坚强”,隐含的意思就是“不准伤心”“不准害怕”。“有一种冷,是你妈觉得你冷”,是父母在传递这样的信息:“不准相信你的感觉,要相信我的感觉。”后果就是,如果孩子的感觉不被重视,他长大后也会漠视自己的身体疾病或情绪。
  摘自《你好,压力》,西英俊、徐丽丽著,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