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电子报 > 正文

医患之间不只有救命

2019-08-27 15:53:13来源:健康时报|分享|扫描到手机
  医患之间不只有救命
  没能救回患者 却受到家属这般礼遇
  “我终究不是一台没有感情的抢救机器,而这个社会,也终究还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凌晨2点,解放军第900医院(原福州总医院)急诊科医生高翔宇在朋友圈写下了这段文字。
  两个小时前发生的那一幕,让他这个见惯了生老病死的急诊科医生内心久久难以平静。
  7月26日晚上10点半,急诊科送进了一名40多岁的男性患者,诊断为脑干出血。
  呼吸困难、瞳孔不等大、中枢性高热,随时有生命危险。急诊抢救室里很快紧张起来,给患者插管、上呼吸机、做脑CT检查。
  做完脑CT回到抢救室时,患者血压本已稳定。没想到三五分钟后,心率突然下降。
  急诊科张伟主任、程仁洪、高翔宇医生,急忙接力进行心肺复苏。心肺复苏一直持续了半个多小时,可是,患者依旧没有反应。
  “我们都尽了全力,没有耽误哪怕一秒,但仍未能留住他。”高医生说,这种脑干出血,很可能是平时有高血压,又没有规范用药造成的。
  那晚,患者家属来了很多,大家都悲伤至极。“起初自己的内心并没有波澜,因为问心无愧。可能是见惯了生与死,也可能是出于如今恶劣医患关系的自我保护,习惯了不带个人情感的去理性看待患者与疾病。”高医生说。
  令他没想到的是,就在患者的遗体准备离院之时,患者20岁左右的女儿强忍着悲伤,走了过来。她朝着他和张伟主任深深一鞠躬,说了一句:“谢谢,您们辛苦了!”
  高医生说,这一鞠躬,一句谢谢,令他内心一阵波澜,甚至眼眶有些湿润。他们没能救回患者,却受到家属这般礼遇。
  “在医院里,往往是患者得救、好转,医生才收到表扬或者锦旗,像这样患者病情恶化甚至死亡,还感谢医生,真的很少见。”高翔宇说,这深深的一躬,对他而言既是无法言喻的宽慰,也给了更多的勇气。
  因为还有许多病人要抢救,直到次日凌晨两点多,高翔宇才有空梳理这份感触,在朋友圈写了一段长长的感慨。即使是深夜,依旧冒出了不少未眠的医护,收获点赞一片。
  摘自微信公众号:海都有医说医,夏雨晴、林鹃/文
  一双普通的拖鞋 一段跨越20年的医患情
  我有一双再普通不过的拖鞋,塑料发泡的底,糨糊浆过的面料,蜡线手工缝合制成。
  因为鞋底比较板硬,穿起来并不舒适,但我穿了好多年,鞋底已经磨损,还舍不得扔掉。每当看见这双拖鞋,我就会想起一段往事……
  那是2000年秋天。当时我在上海长征医院泌尿外科进修。一天,门诊来了一个身材矮小且瘦弱的老太太就诊。她显得很消瘦、虚弱,没有精神。
  老太太姓姚,她告诉我小便乳白色。我当时的第一反应,老太太患的是乳糜尿,需要手术治疗。
  20年前的扬州,这种手术还不成熟,所以老太太来到了上海的大医院治疗。因为都是扬州人,交流时我们顿时有了一种亲切感。
  上海医院的床位一直很紧张,为了让姚老太及早手术,我联系了泌尿外科安排床位的住院总医师,跟他沟通说明了老太太病情的严重性,及时安排了住院。
  后来,我还帮她请到了时任上海长征医院泌尿外科主任的闵志廉教授,亲自做了肾蒂淋巴管结扎术。而我作为助手一起上台,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姚老太的手术很成功,她和她的儿子带着满意的笑容离开上海回了扬州。
  时光荏苒,过了将近10年。一天,我在病区工作,一位老太走进医生办公室。她拉着我的手说:“范医生,你还认识我吗?”
  我当时一愣,感觉老太的样貌很面熟。老太笑着说:“我就是当年在上海找过你的姚老太。快10年过去了,我如今70岁了,身体很好!你是我的恩人呐,我给你做了一双拖鞋,请你一定要收下!”
  望着姚老太噙着泪的眼睛,我回忆起了10年前的一幕幕,恍如昨日。
  我拉着她的手说:“老太太,您言重了!当年的一点帮助真的微不足道,您做的拖鞋我收下了。今后有什么健康方面的需要,您尽管来找我!”
  再后来的10年里,每当遇到社区医院解决不了的病痛,姚老太都来找我。每次见到我,她都说“范医生你就是我的保护神”。
  去年姚老太80岁了,她特别邀请我参加了她的寿宴。席间她把我当作家人,介绍给他的亲戚朋友认识,一同回忆当年的往事。多年的来往,我也与她的子女成了“手足”,其乐融融!
  一双普通的拖鞋,跨越20年的医患情谊,让我感触良多。医务工作者不仅要看到患者的疾病,更要看到在你面前的是一个鲜活的人。
  摘自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微信,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范其兵/文,健康时报资料图片,山东省淄博市王其超摄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