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电子报 > 正文

王健林的“时间颗粒度”

2019-08-06 20:24:02来源:健康时报|分享|扫描到手机
  王健林的“时间颗粒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颗粒度”
  央视一位主持人有次采访王健林,她和摄制组迟到了3分钟,结果王健林当着她的面,坐着车绝尘而去。这位主持人感慨说,一分钟不等,一点脸不给,老王就是霸气。其实,不是老王霸气,而是时间颗粒度不同。
  一张王健林2016年12月的行程表显示,当年这位六十多岁的中国首富,早上4点起床健身,然后飞行6000公里,出现在两个国家、三个城市,最终,晚上7点赶回办公室,继续加班。
  另一个把时间切成颗粒的人,是全球首富比尔·盖茨。英国电子邮报资深记者Mary Riddell说:盖茨的行程表和美国总统类似,5分钟是基本时间颗粒度,而一些短会,乃至与人握手,则按秒数安排。
  2002年,比尔·盖茨到访中国,在北京香格里拉参加一些重要会面。微软中国的同事们为了他的到来,一遍又一遍测量,从电梯口到会议室门口要走多少步、几秒钟。盖茨来了之后,一个房间、一个房间握手、签字、拍照、离开,几乎分秒不差。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颗粒度。王健林是15分钟,盖茨是5分钟,大部分人是1小时,半天,甚至一天。为什么很多人看似并不守时?是因为他的时间颗粒度,过于粗犷。
  恪守时间的本质,就是理解、并尊重别人的时间颗粒度。当和别人打交道的时候,更具素养的人会懂得根据别人的时间颗粒度来信守时间。
  所以,凡事打好提前量,尊重别人的时间颗粒度,是对别人最大的尊重。
  早出门五分钟赢得一天的优雅与从容
  有个做人力资源管理的朋友跟我说,通常在一个公司,早到几分钟的员工总比迟到几分钟的员工更优秀。刚开始,我不太认同这个观点。毕竟一个人的能力和水平也不在于这几分钟的表现。
  但他的解释又让我感到确实有几分道理:早到几分钟的员工,可以提前梳理当天的安排和任务,做到心中有数有条理。也可以泡好一杯茶,清理一下办公桌,提前进入紧张有序的工作状态中。
  而晚到几分钟的员工,总处于手忙脚乱中。他们做事情往往缺乏主动性,总是被推着催着赶着走。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匆忙应付,出错的几率也更大。
  昨天早晨我有点事,比平时晚了五分钟出门。刚走到地铁口,就发现已经是人山人海。人实在太多,我等到第二班车来时,才被后面的人推嚷着挤了上去。
  但在往常,早五分钟出门,情况就大不一样。我可以从容地在线外等候,不用因被人强行插队而感到心里不舒服。我可以上车找个空座坐下来,不慌不忙地拿出书包里的书,进入阅读状态。实在觉得疲倦了,还可以闭目养神,靠在挡板边小憩一会儿。
  总有很多人一边抱怨上班高峰期太挤,一边又不肯早几分钟出发,总把时间抠到最后一秒才动身。于是恶性循环,越来越感到疲惫和心累。
  而提前短短5分钟,则换来的是一路的从容和优雅。
  留足时间余地让别人看到真诚和用心
  以前跟一个朋友关系很好,但每次跟她约会我都头疼,不管我们约在几点见面,她都会晚到,我一等就要一两个小时。持续过几次后,我跟她联系确实变少了,关系倒是没变差,只是真的不想再跟她吃饭了。
  前两天看到她发的动态,大致内容是没赶上高铁,就差那么一小会儿,她也表现得很生气。我打电话过去问候她,她气都没来得及喘就跟我吐槽,“我真是气死了,3公里的路司机开了半小时,这不是开玩笑呢嘛!”
  她越说越来气:“我就想着早到20分钟怎么也够了吧,这又不是坐飞机,谁知道路上会那么堵啊!”
  我在一旁笑她,“你这是自己养成的‘好习惯’啊,把时间卡得死死的,不给自己留一点余地,你也不想想,万一遇上什么情况呢。”
  曾有个读者跟我说,他去相亲时,因为在约定的时间内迟了几分钟,结果相亲的那位姑娘对他印象很不好,最后找了一个理由拒绝了他。虽然一再跟姑娘解释是堵车造成的迟到,但依旧没有挽回姑娘的心。
  在我看来,也许是姑娘本来就对他不中意,也许是对迟到很介意,但无论如何,迟到都是欠妥当的。原本他可以早一些出门,哪怕遇到堵车,也还有充足的余地。
  感情中,你的诚意永远大于解释。你明知要去见一个重要的人,就该提前考虑到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麻烦,然后做好相应的准备。
  大多数时刻,对方在乎的不是多等你的那几分钟,而是你迟到的行为和懈怠的态度。
  摘自微信公众号:温暖的女子、有格,李思圆、格姐/文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