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电子报 > 正文

冬病夏治误解不少

2019-08-06 10:03:05来源:健康时报|分享|扫描到手机
  冬病夏治误解不少
  健康时报记者 林 敬
  三伏天“冬病夏治”成了热门的话题。
  其实,在专家眼里,“冬病夏治”公众存在不少的误解。
  “冬病夏治”真正要传递给大家的是中医千百年来“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念,
  可惜大部分人都理解错了。
\
  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主任委员、中日医院中医肺病一部主任医师张洪春说,所谓“冬病夏治”,并不仅仅是字面上所指的“冬天容易生的病在夏天进行治疗”,而是指对于阳气不足或正气虚的患者,利用夏天这样一个天气最热的时候,一个脱衣服不容易受风寒感冒的时间进行治疗。当然,所选用的治疗方法也不只是三伏贴一种,更不只局限于夏季施用。
  三伏贴治呼吸系统疾病最有效
  慢阻肺、哮喘是冬季常发的呼吸道疾病,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天,由于冷空气的不断刺激,更容易反复发作。
  中医认为“冬病”是阳气不足,导致寒从内生。“冬病”的人本身体质就偏于虚寒,加上冬天外界气温天寒地冻,两寒夹击,便毫无解冻的可能。这就如同我们晾衣服,阴雨季节,衣服半个月都不干是一个道理。到了夏天,外面暑热骄阳,体内也是阳气升散,那些“积寒”会趋向于后背发散。
  “后背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之所,为一身之表,此时体内的积寒容易被驱散。所以在此时在背俞穴,比如双侧肺俞、心俞、隔俞贴敷,对治疗哮喘、慢阻肺等呼吸系统疾病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张洪春说,这也是三伏贴最早也是最有效用于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最重要的原因。
  “在五六十年代,此类病人在我国非常普遍,且无特效方法可治,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于1955年开始在国内率先将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技术规模化地应用于临床治疗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病,同时把古法所用的外用制剂命名为‘消喘膏’”,张洪春介绍,这种简便又廉价的方法因对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疗效显著,非常受欢迎。
  但自此以后特别是近期一段时间,三伏贴治疗各种疾病的消息便铺天盖地而来,有用三伏贴治疗关节炎的,还有用三伏贴美容的,似乎三伏贴可以用于治疗所有的疾病,所有的人都适合用三伏贴治病。
  其实,三伏贴并不是万能贴,也不是人人适用。“因为需要激发阳气,三伏贴中一般都含有白芥子、生姜等刺激性药物,如果本身皮肤很敏感,容易起泡,或者是对胶布过敏者就不适合贴三伏贴”,张洪春提醒,有贴敷需求却皮肤敏感的患者可尝试拔罐、艾灸、小儿推拿等其他方法达到驱寒除湿的效果。
  三伏贴的治病原理有二,即天人合一与冬病夏治,其源头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素问》中的“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主要是借助特定的药物,通过穴位、皮肤、毛孔深入人体补充“阳气”,待到冬天来临,就可以减少所谓“冬病”的发作。
  也就是三伏贴不是直接治“冬病”,而是通过给人体补充阳气再由“阳气”来抵御、治疗“冬病”。
  “再通俗点说,就是要预防冬病就要在夏季积攒足够的阳气。像伏阴较重、寒湿偏重的人,平时用红糖姜水替代白开水,或是吃点羊肉等辛温的食物,也可将皮腠的寒邪及时排出,作为排出体内寒邪、养阳气的好方法”,张洪春说。
  冬病夏治不只有三伏贴
  提到“冬病夏治”不少人首 先想到“穴位敷贴”,实际上,中医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也包括了针刺、艾灸、拔罐、走鑵、刮痧、耳穴压豆、穴位注射等其他中医中药诊疗技术。
  “中医的精髓和可贵之处就在于因人因时因地而异,针对不同的病人、病情加以施治,才有利于病人康复”,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医师阎兆君举例,比如多年反复的哮喘病人常常伴有焦虑、失眠等问题,不仅要依靠贴敷的作用,也需借助针灸,通过调动人体自身的功能来提升治疗效用。
  不仅形体病、外感病,身心病证也可以运用夏治技术。“临床上我常使用揿内针,辨证选择3~5个穴位,刺入皮下,两天内自己取下来就行,对穴位刺激较长久,效果也挺好”,阎兆君说,如果是实证的抑郁比如有叹气、胸闷不适、腹部胀满等症状还可以拔罐,虚证的抑郁如神情不振,疲乏无力等,就要用艾灸。
  “有些身心疾病患者,如果排斥很多治疗措施,根据中医《内经》四气调神理论,顺应自然界天时规律,保证夜晚睡眠质量,早晨早早起身,不要厌恶长日,情志保持愉快,切勿发怒,使气机宣畅,通泄自如,精神外向,对外界美好的事物志趣浓厚,适应夏季气候,保护长养正气。推荐他们适当接触阳光,阎兆君说,足太阳膀胱经贯穿人体后背直至脚趾,且最易吸收太阳之气。早晨或上午阳光温煦的时候,找一个避风的地方,让阳光沐浴后背。选择合理的阳光浴的适当时间和阳光照射的强度,同时一定要把头遮住,因为头为诸阳之会,阳气最足,如果暴晒,则会引火上头,变得烦躁,血压也会升高,务必避免中暑。
  有些顽固性皮肤病在此时治疗也是好时机,方法以“泡洗”为主。
  比如,到了秋冬之时常有人因为自己手足皲裂而痛苦不堪。“中医认为,手足皲裂是由外感湿热,日久湿毒不化,血虚风燥所致。在夏季,应用中药浸泡防治手足皲裂,事半功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张慧敏解释,这是因为盛夏“伏天”,人的全身毛孔开泄,此时中药浸泡可使药物透达皮肤深处,药物的作用充分发挥,湿热之邪得以发散,气血疏畅,肌肤能够得以濡养,所以到了秋冬季节,肌肤也能保持滋润。下转22版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