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电子报 > 正文

老糖友定些小目标

2019-06-18 20:12:54来源:健康时报|分享|扫描到手机

  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左右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保健科主任医师陈泽涛:老年人血糖波动比较大,易出现低血糖反应,因此老糖友的血糖控制可以放松一点。

  年龄在60到70岁之间,身体综合状况较好,无明显大小血管并发症的老糖友,将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也没有发生低血糖风险的患者,建议空腹血糖维持在6~7mmol/L之间。

  70岁以上、新发现的2型糖友,即使身体情况较好,没有心脑血管和微血管的并发症,也建议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左右,HbAlc控制在6.5%~7.0%,防止发生严重的低血糖,影响心脑功能。

  70岁以上老糖友,还可将目标放宽。血糖的良好控制能减少高血糖引起急性并发症,如感染、酮症酸中毒等。

  扫码查看

  《测空腹血糖,饿肚子反而不准》

  餐后血糖:尽量保持9.0mmol/L左右

  解放军东部战区空军医院内分泌科王伟: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诊疗措施专家共识(2018年版)指出,老糖友以餐后血糖升高为多见,尤其是新诊断的患者,即使是联合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做筛查时,仍有1/3比例的餐后高血糖患者漏诊。

  餐后血糖是大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也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关,所以餐后血糖的控制很重要。餐后血糖高的原因有不重视、饮食和用药不合理等。

  因此,如果糖友出现餐后血糖高,首先要重视餐后血糖的监测,病情不稳定时需每天查血糖,稳定时每周至少测一次餐后2小时血糖,每月至少测1次全天空腹、三餐后2小时、睡前血糖。年龄在60到70岁之间,身体状况较好的糖友,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8~9mmol/L左右;年龄在70岁以上、新发现的2型糖友,即使身体情况比较好,也应控制在10.0mmol/L以下。

  扫码查看

  《2型糖友:餐后血糖是心脑病变的警报器》

  血压:控制在130/80mmHg

  云南省中医医院内分泌科赵杰: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诊疗措施专家共识(2018年版)指出,高血压和血脂紊乱是老年人心脑血管死亡最主要的危害因素,老年人中40%~70%患有高血压病,30%~50%患有血脂紊乱,约72%的糖友会合并高血压和血脂紊乱,三者并存将使心脑血管死亡风险增加3倍。

  我国2型糖友中约有30%伴有高血压。高血压和糖尿病并存时,动脉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常见,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估计可高达50%,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也明显升高。

  糖友降压治疗应“越早越好”,早期开始控制血压在130/80mmHg以下才能远期获益。复杂病情、长病程、合并脑血管病的糖友血压<140/90mmHg;短病程,合并糖尿病肾病蛋白尿者,控制血压<130/85mmHg;有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史,长期血压未控制的患者,应控制血压<150/90mmHg。

  扫码查看

  《留心!糖友患高血压是雪上加霜》

  饮食:记住两个控糖秘籍

  中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杨文英:第一个是改变饮食顺序法。胃只有研磨功能,将食物研磨成糜样,再到幽门,实际上胃没有吸收功能,吸收功能是在小肠,所以食物在胃里存的时间越长,升糖就越慢。

  经过实验证明,在进食中,先吃蔬菜、鱼肉等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再吃主食、碳水化合物类的食物,可明显改变升糖速度。这样进食,哪怕是糖友最怕的粥也因为在胃肠中停留时间长,变得吸收率低,葡萄糖释放缓慢。

  第二个秘籍是手掌法则。一个拳头代表一份主食,比如米饭、馒头,两个手掌代表一份蔬菜,一个手掌代表一份蛋白质,比如蛋奶,而每日摄入的脂肪,则是一个大拇指指尖大小,比如坚果、油脂,两根手指代表一天摄入的瘦肉量。

  扫码查看

  《吃饭顺序改变也能有效控血糖》

  运动:餐后一小时再运动20~30分钟

  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郭立新:适度的运动有助于血糖的利用,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规律的运动能增加老年人的寿命。但由于老年人易合并心脑血管病变,因此不宜做剧烈运动。

  老糖友应采用轻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散步、太极拳等)较为适宜,以自我感觉和每分钟脉搏次数为准则,脉搏次数计算即在运动结束时适度运动脉率=170-年龄,老糖友开始每分钟75~100次为宜。

  老糖友推荐进餐后休息45~60分钟再进行运动,鼓励定时进行运动,每次运动20~30分钟。

  此外,建议老糖友外出运动时要随身携带糖尿病保健卡,卡上应有姓名、年龄、家庭住址、所患疾病、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如低血糖)、电话号码等。

  扫码查看

  《糖友运动做好三结合》

  筛查:每年筛查一次糖肾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师陈海冰: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诊疗措施专家共识(2018年版)指出,与进入老年前已患病者比较,老年后患糖尿病者更多表现为明显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代偿性高分泌,更多伴存心血管病风险因素、多种因素所致的肾功能损害,而较少糖网。

  糖肾是重要的微血管并发症。国内外的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表明,糖尿病患者中有30%并发糖肾。糖肾一旦进入终末期,不仅治疗费用高,且死亡率高,透析患者5年存活率仅为50%。

  早期发现及时干预可有效延缓糖肾的发展,然而早期糖尿病肾病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因此必须通过早期筛查才能发现,建议2型糖友确诊的同时,以及1型糖尿病病程5年以上者均应开始筛查。

  筛查项目包括微量白蛋白尿、血肌酐、眼底摄片、尿常规检测等,可在专业肾内科进行诊疗。

  扫码查看

  《这十个问题,糖肾患者最关心》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