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电子报 > 正文

糖尿病最怕有伤口

2019-05-24 06:22:50来源:健康时报|分享|扫描到手机
健康时报记者  李 宁
受访专家:陆祖谦,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原306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神经并发症学组委员、解放军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
擅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疑难复杂糖尿病足病及甲状腺疾病的诊治
    出诊时间:周一、周五上午
  
对于病程较短的糖友,如果血糖控制比较良好,或者患者比较年轻,相对来说伤口比较容易愈合。而“对于病程较长的糖友来说,伤口愈合起来确实比较困难。”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原306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陆祖谦说。
    这主要是因为患者病程比较长,特别是血糖控制不好的人,长期的慢性高血糖造成的组织细胞的损害、内皮细胞生长的过程延长等,同时又有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这让创面的愈合更加困难。“特别是下肢的创面,如足部的伤口,且容易反复感染溃烂,经久不愈。”陆祖谦主任讲解道。  
    糖友如果出现创面,应尽早到医院及时诊治,防治创面的进一步进展恶化。如果出现糖尿病足溃疡,提示病情严重,需要加快到内分泌科、血管外科、创面外科等临床科室诊治,避免糖尿病足进展至截肢(趾)。通常情况下,糖尿病足需要多学科密切协作,共同完成保肢(趾)。
    对于伤口长期难以愈合的糖友,首先需改善血糖、血脂等控制,使其达标,如果口服降糖药不能良好控制血糖,则尽早应用胰岛素控糖,为创面的愈合提供基础的保障;其次是创面局部的治疗,如需清创治疗则加快进行清创手术;最后是改善微循环、神经并发症等方面的治疗。
小伤口也会让胰岛功能下降
    小伤口容易发生感染,一旦发生感染又不容易控制,这是每一个糖尿病患者需要面对的问题。北京协和医院大内科陈罡解释,糖尿病患者之所以要重视感染,是因为感染之后,胰岛素的功能会下降,这就使本来就已经居高不下的血糖状态雪上加霜。高血糖又进一步妨碍感染的控制,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其实,人体有很多“通道口”配合病原体的入侵,比如呼吸道、牙周病的患处、蛀牙、刀伤、烫伤、烧伤等部位。对于抗感染能力不强的糖尿病患者而言,脚上的一个小伤口若不认真对待,被病原体入侵后,最后可能会发展成坏疽甚至要截肢。
 
 
    扫二维码查看《小伤口也会让胰岛功能下降》
糖友有小伤口用创可贴太危险
   “糖友有了小伤口,千万不能随意使用创可贴,否则可能好心办坏事。”火箭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全民提醒说。
因为糖尿病的影响,尤其是患者血糖控制不好时,一些小创口可能长时间不愈合。若是随意贴个创可贴,会造成局部温度增高,患处由于温度升高不透气,易出现细菌繁殖现象,这样就更不容易好了。尤其在出现了足部损伤时,贴创可贴危险更大。此时即便贴了创可贴,伤口也可能不会愈合,反而越来越大,感染越来越重,最后可能发生坏疽而导致截肢。
 
扫二维码查看《有小伤口用创可贴太危险》
含糖标签20年内或可预防近100万人患心脏病、中风和糖尿病。 
近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针对包装食品和饮料的强制添加糖标签政策将于2020年至2021年生效。
    由塔夫茨大学和利物浦大学的弗里德曼营养科学与政策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展的新模型研究结果发表在《循环》杂志上的研究显示,FDA要求添加的糖标签可以在20年内预防或推迟近100万例心脏代谢疾病,包括心脏病、中风和2型糖尿病。
   图为美国食品的含糖标签。
(毛圆圆) 
生活方式干预能降心血管风险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内分泌与心血管病诊治中心主任  李光伟
近日,著名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30年随访结果在《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发表,该结果在世界上第一次证明了生活方式干预可以降低糖耐量受损人群的心脑血管事件和微血管病变的风险。  
30年的随访结果发现,6年的生活方式干预使糖耐量受损人群30年间糖尿病发病率降低49%,心血管事件(心梗、脑梗、心衰)发病率下降26%,心血管死亡率减少33%,全因死亡率降低26%,微血管病变(失明、肾病、神经病变)的发病率减少35%。
另外,生活方式干预使得糖耐量受损人群的糖尿病发病推迟4年,心血管事件发生推迟4.64年,微血管病变推迟5.17年,心血管死亡推迟7.25年,全因死亡推迟4.82年,平均预期寿命提高1.44年。
大庆糖尿病研究所采用的生活方式干预,是在饮食干预组提倡中国的传统饮食,对于不肥胖糖尿病前期人群保障每天每公斤体重30卡热量饮食的情况下,仅限制糖和酒的摄入,肥胖者在此基础上鼓励逐步减肥(每月减0.5~1.0公斤),直至达标准体重。对于运动干预组,鼓励至少每天散步半小时或作相似能量消耗的运动。饮食运动联合治疗组两者兼顾。只有对那些不适宜运动的人才会给予药物干预,但药物干预的费用较高,如果几十年的预防中都使用药物干预,则会非常昂贵。从世界范围来看,预防糖尿病的首位措施就是生活方式干预。
    摘编自微信公众号“柳叶刀TheLancet”
糖友血糖稳了
再拔牙    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  张建房
受访专家:
    赵强,航空总医院口腔诊疗中心主任医师
擅长:无痛微创复杂拔牙、老年人及全身情况不佳患者的无痛微创拔牙、牙种植、美容牙科及各种齿槽外科手术、口腔颌面整形美容外科的手术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周四上午
  
王志兴,航空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
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原醛症、骨质疏松症、肾上腺、性腺及其他内分泌疾病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周四上午
  
临床上常有这样的糖友,几个牙周围有炎症需要拔除,但碍于糖尿病和感染等,迟迟不愿拔,既痛苦甚至还遗留严重的后遗症而危及生命。
拔牙条件应在高血糖得到控制(血糖控制在 8.88mmol/L以内)以后,无尿酮症和明显酸中毒症状以及全身状态较佳时果断进行拔牙,这样有助于缓解糖尿病病情,甚至可减少糖尿病的用药量。
拔牙前要注意不要空腹,空腹不宜拔牙(因为早餐可提供足够的热量),以避免局麻时出现低血糖昏迷,糖尿病接受胰岛素治疗者,拔牙最好在早餐后1~2小时进行,此时药物作用最佳;拔牙前体力消耗应减少,减少拔牙时间。注射胰岛素的病人拔牙应在两小时内完成,以防禁食时间过长出现低血糖反应;保持情绪平和稳定。
对血糖控制的不好或伴有严重感染的患者,应在拔牙前与内科医师会诊,确定是否预防性给予抗菌的药物或采取其他措施防止菌血症造成病灶感染。
    拔牙后要注意,由于糖友抗感染能力较差,拔牙后易发生疼痛及炎症等,拔牙前后应给予足量敏感的抗菌药物控制感染,以避免感染及干槽症的发生。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