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电子报 > 正文

婆媳处不好,问题在哪里?

2019-04-02 22:24:13来源:健康时报|分享|扫描到手机

  老太太聚一块,谈的总离不开儿媳的长短;年轻媳妇聚一块,总聊成婆婆“吐槽大会”。为啥婆媳关系这么难解呢?

  从社会心理学视角分析,主要有三大根源:越过情感和义务的边界,越过母女和婆媳的边界,越过各自家庭排序的边界。

  真有之情VS应有之情

  当“本不是一家人”的男女,由于相爱“走进一家门”,是被“真有之情”推动的。婚姻不仅带来夫妻关系,也带来一串家庭关系身份。对媳妇来说,婚前与夫家人交往比较少,对丈夫是真有之情,对公婆和夫家其他成员只有“应有之情”。

  “应有之情”只是根据角色规定的情感。这种义务之情由于仅仅是义务,很易让人言不由衷或敷衍了事。媳妇心里会想,我们之间没有交情,因为结婚,我要对你百般照顾,我自己父母还没来得及孝敬呢,能这样我就很不错了。婆婆心里会想,你在我家里出出进进,就是一家人了,该像个儿媳妇的样子!

  一方强调真有之情,另一方强调应有之情,两方都不满意。

  婆媳关系VS母女关系

  婆婆看到媳妇走进家门,本能形成一种预期:儿媳妇应该像女儿、儿子那样对待自己,可往往儿媳妇因缺乏“真有之情”恰恰无法做到这一点。儿媳婚后改口称婆婆为“妈妈”,本能将婆婆的行为与母亲相比,形成婆婆应像母亲的心理预期。当双方混淆了婆媳与母女关系时,往往因对方无法满足预期而渐生不满。

  不满出现后,婆婆和媳妇又都会出现一种归因偏误,认为婆媳关系就是婆媳关系,永远不会变成母女关系。有的婆婆说:“无论你怎么对她好,她也不会变成你的女儿的。”媳妇更容易说:“哪个儿媳妇是婆婆养大的?她怎么会对我像对她女儿那么好呢!”她们都不能通过对方的母女关系来看对方的情感和人品,因此无法形成新的情感支柱。

  娘家排序VS夫家排序

  在传统社会里,女性嫁到夫家后,姓名被改变,或只保留娘家姓氏,变成“王李氏”“张刘氏”,成为夫家父子轴上的一个配角,而现代青年婚后呢?大多不与父母同住,婚后就有了三个意味不同的家:娘家、夫家与自己家。

  已婚女性习惯把自己家排第一,娘家排第二,夫家排第三。已婚男性习惯把自己家排第一位,自己父母家排第二,把妻子娘家排第三。这也是一些夫妻冲突的来源:“你妈是妈,我妈就不是吗?”要求对方的排序与自己相同。

  在现实生活中,有两种协调婆媳关系的思路。

  其中一种是,妻子把丈夫的娘家也当成自己娘家;丈夫也是一样,把岳父岳母当成自己的父母。另一种,相互尊重对方对娘家的价值认定,体验对方的父子情深或母子情深,站在对方立场上考虑问题。这两种思路都能较好地协调因婆媳关系引起的夫妻冲突。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