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
陈古一,常州古一中医门诊创始人。
擅长用传统的中医方法诊治内外妇儿等病症。
脚后跟干燥调气血
许多老年人会有脚后跟干裂从冬天一直延续到春暖花的时候,抹了润肤油也没太大的效果。
脚后跟干燥多是肾精不足、肾阴亏损的表现。由血虚风燥引起,气血不足,风邪入侵血液导致血虚生风、血虚风燥。肺为全身之气,肺气和肾气要联合起来治,养肾阴、肺阴,调气血,达到血液运行通畅。可采用药材泡脚的方法应对。当归50克,熟地60克,生地黄90克,玄参90克,川芎60克再用黄芪100克,煎水泡脚,熬一次可用三天。连续泡上一个半月可见效。
很多脚干的患者常将塑料袋套在脚上,以使脚后跟处以长期保持滋润。其实,这种做法并不科学,不但不透气更容易滋生细菌等。
手部干裂疏肝理气
细心的人会发现进入春季后,手上不知不觉就长出了倒刺,撕掉的话也是很疼的。
手部干裂和肝脏有关系,治疗上要疏肝理气,养肝血生肝血。可采用药材熬水喝的办法治疗。柴胡10克,郁金10克,金钱草30克,生地黄30克,麦冬10克,白芍15克,当归10克熬水喝,另外擦点护手霜可以缓解。
孩子活泼好动,小手到处乱抓,摩擦比较多,加上天气干燥,护肤不及时,就易引起倒刺。所以,家长在给宝宝脸上抹护肤霜的同时,别忘了呵护小手,经常给孩子洗手,洗完后及时涂抹润肤霜。如果手上长出倒刺后,不要硬拔,先用温水浸泡双手,等指甲及周围的皮肤变软后再用小剪刀剪掉。
口干养肺阴清胃热
呆在暖气房里,虽然身体暖暖和和,但也总感觉心里燥热,口干口渴的,咽部还有异物感。
口干是一种临床上的常见病,而且不分年龄。口干说明肺胃经上火,肺阴不足,胃阴不足,这种情况必须养肺阴清胃热,推荐一个临床特效药方。柴胡10克,木香5克,茯苓10克,苏子15克,白芥子15克,炒莱菔子18克,吴茱萸6克,丁香10克、大黄10克(后下),炒枳实15克,泽泻10克,花粉12克、炒六神曲15克、生山楂15克、甘草6克。一周见效,痊愈需至少三周。
口干患者饮食上注意忌羊肉,忌辛辣,忌海鲜(螃蟹、龙虾、河虾、河豚要绝对忌口)。
也可以熬点点荸荠银耳羹喝。
嘴唇干裂调理脾胃
由于空气干燥,孩子皮肤易受到伤害,尤其是口唇周围常常出现不容易治愈的炎症。
口唇皮炎确实和环境干燥有关系,孩子觉得嘴干反复用唾液浸渍口唇及周围皮肤,就会引起皮肤炎症,出现斑疹、丘疹、皲裂并伴有细小脱屑,甚至形成黑褐色的色素沉着。
另外,口唇皮炎也跟水分补充不足和营养不均衡有关,饮食缺乏维生素A、B2。治疗口唇皮炎的一大原则就是要润。
可以从调脾胃的角度入手,因为脾胃功能不协调,津液少,就会引起嘴唇干。可以采用铁皮石斛加百合、麦冬、生地黄、薏米仁熬水喝,能起到滋润口唇的作用,忌辛辣燥性食物。
眼睛干涩疏肝祛湿
春季干燥,泪液蒸发多,户外活动减少,宅在家中上网看电视,导致近距离用眼过度,很容易出现眼睛发干、发涩等症状。
眼睛干涩模糊发炎属于肝胆湿热上升,属于肝血虚生风,有时还会出现眼睛发痒。在治疗上要运用疏肝利胆祛湿的原则,把肝血养足。
患者在家可以尝试用冬桑叶敷敷眼,以缓解不适感。最好是使用打霜的冬桑叶熬水洗眼睛。取霜桑叶15~20克,洗净,水煎去渣,放凉后用干毛巾浸药液敷眼,治疗目干昏暗效果特别好,每日两次,还可以用霜桑叶煎水温洗,长期保持,能起到润眼明目的功效。
不要长期使用抗生素眼药水,会刺激眼睛,破坏角膜表面泪液层的稳定性。
春季小病巧调理
陈古一诊所坐落在常州市武进区古色古香的淹城中医一条街,这里也是我国目前春秋晚期城池遗存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城遗址。陈古一医生因擅用传统的中医方法诊治,在常州一带及国内外有很高的声誉,对于春季常见的一些小毛病,他也有独道见解。
鼻炎石菖蒲煮水熏鼻子
流鼻涕、打喷嚏、鼻子痒……如果不是感冒,那么很可能就是过敏性鼻炎在捣鬼。其实无论是慢性鼻炎还是过敏性鼻炎,最初几乎都与寒邪入侵有关,简单点说就是感冒的后遗症。轻症患者可以试试熏蒸法,取石菖蒲20克、辛夷花20克、石榴树皮25克、香葱10克、白芷12克,及少量生姜(5克左右),煎汤后熏鼻子就行。
胃病喝红枣生姜葱白汤
吐酸水、胃痛、胃胀,众多“老胃病”在初春时节很苦恼。但一般来说,胃病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胃寒证,一种是胃热证。临床上胃寒证更为多见。但胃寒的成因也分内、外两类,外因主要与饥饱无度、偏爱吃冷饮或偏寒的食物,如螃蟹等有关。日常调理可取红枣10克、生姜20克、红糖30克、葱白10克,熬汤,一天一次,连续喝一周。
失眠吃酸枣仁与粳米煮粥
我国自古便有女子伤春之说,所以春季女性失眠的症状较多见。一般来说,心肾功能失调与气血运行不畅是女性失眠最为常见的病因,而这两种病因归根结底还在于女性想得太多,不管工作和生活中有多少烦恼,睡觉时把心思收回来才容易睡着。如果失眠症状较轻,可煮点炒酸枣仁汤喝,或是用炒酸枣仁与粳米煮粥吃,对缓解失眠有一定效果。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