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沈益君
虽然临床上四分之三的膀胱癌都是早期患者,可以通过微创手术保留膀胱治疗,但术后20%左右的患者复发会变成中期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这时临床上首选的治疗便是需要切除整个膀胱,称之为膀胱癌根治术。
在膀胱切除之后,患者储尿和排尿就要做尿流改道。传统的尿流改道方式是在腹壁造瘘,使尿液从病人的腹壁造口流出,但患者需要终身佩戴造口袋,这给生活和外观带来诸多不便,同时对患者的心理也会有比较大的影响。
目前有一种新的尿流改道办法,就是用病人的一截肠子重新“做”一个新的膀胱,患者在手术后不需要佩戴尿袋,显著提高了患者身体的美观和术后的生活质量。
简单而言,就是取患者约50cm的末端回肠,医生通过完全手工缝合的方法缝制成一个“新膀胱”,再把其一端与两根输尿管连接在一起,另一端和剩余的尿道连接在一起,这样患者术后的储尿和排尿都跟术前相类似,提高生活质量。
这类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稍高一点,包括感染、尿漏、肾积水等等,有些医生为此有点望而却步。再者,这类手术对病人的要求相对也比较高,患者需要有较好的依从性,术后拔除导尿管后,病人就必须“掐表小便”,定期排尿,来锻炼新膀胱的功能,生活状态可能在一段时间内还不如佩戴造口袋的病人,但通过3个月左右的训练,大部分患者基本可以恢复到术前的排尿和储尿状态。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团队目前每年有30%~40%的患者接受这样的手术。通过术后功能康复,系统的排尿习惯训练,绝大多数患者的排尿频率和状态基本可以和正常人没有区别。
但是,如果患者已经做了腹壁造口手术,戴上了造口袋,患者一般就没有办法再做新膀胱手术。
所以,患者的初次治疗和手术的选择非常重要,在做任何一个选择之前,都尽量多跟医生沟通,多找一些信息渠道咨询,因为这样一次选择直接关系着下半生的生活质量。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