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电子报 > 正文

有种智慧叫示弱

2018-12-11 01:20:42来源:健康时报|分享|扫描到手机
我的朋友为何没良心
来访者,男,37岁,销售总监。
“有个问题一直困扰我。不知道原因在我这里,还是别人那儿。我是个很仗义的人,朋友只要有事都尽力帮忙,不说是两肋插刀,也是掏心掏肺。可为什么我一有事,就没人伸手?我怎么会遇到这么多没良心的人?”
“这是常态吗?你在生活中这样,还是只有在人们需要时,才这样?”
“常态。”
问题澄清了,解决问题还是用比喻方式来引导吧。
“打个比方,在他们看来,你更像一头狮子,还是更像一只松鼠?”
“必然是狮子,他们有什么事都找我。”
“你更像老鹰,还是更像画眉鸟?”
“必然是老鹰,他们认为我很厉害。”
可以回归正题了。
“狮子和老鹰,需要别人帮助吗?”
“哦……你是说,他们不认为我需要帮助?”
“你觉得呢?”
“可那是我表现出来的,有时我还是需要的。”
这是“表里不一”的贻害。先澄清第一个部分:需求是否表达了?
“我想澄清两个问题,第一,你有发出‘我需要你们帮助’的信号吗?”
“他们应该知道啊。”
“他们这么敏锐吗?”
“好像没有。”
“如果你表达了,他们没有帮你,那是他们的问题;如果你没表达,甚至还表现得不需要,没得到帮助是正常的。”
“第二个问题,发自内心地问自己‘从现实解决问题的角度考虑,你是真需要帮助,还是仅需要一份愿意帮你的心意?’”
“说实话,我并不认为他们有能力帮助我,只不过希望他们能有所表示,让我感觉自己还是有人缘的。”
“看来更多的不是现实需要,而是情感需要。”
“让他们知道我也有需要,而且需要的是安慰、鼓励等精神层面的。”
“送你一句话:‘狮子也需要别人帮着挠痒痒。但你得让别人知道你哪儿痒。’”
 
 
老公为何离开我
来访者,女,41岁,市场经理。
“结婚13年,在外,我努力打拼,家里两套房子都是我全款买的;在家里,洗衣做饭,照顾孩子和双方老人。我丈夫什么都不用管,可他还身在福中不知福,居然找小三儿。那个女人老家是外地农村的,没正式工作,离婚带个孩子。虽然我们离婚了,但我不明白,为什么他要离开我?”
“我们把时间倒回去。在你们的婚姻中,有哪些事情是让他去做呢?”
“他怎么可能做好?有一次说好他去接孩子,可他居然忘了时间,直到老师打电话告诉我,我才自己去接的。”
“后来呢?”
“后来?算了,干脆我自己接吧。”
典型的“角色剥夺”,我继续排查。
“还有类似事情吗?”
“刚才提到的照顾老人,也是这样。老人去医院看病,有时候要起很早去排队挂号。有一次他自告奋勇去,结果忘带老人身份证,挂不了号。而专家门诊每周只有一天,就这样耽误到第二个星期才挂上号。”
“然后呢?”
“然后我很生气,以后这样的事情自己来。”
问题基本确定,我开始慢慢引导。
“看来不是他不做,而是在他做错之后,你直
接收回了他的权力。”
“那怎么办?总不能老让他添乱。”
看来问题很严重,因为她至今都没有反思过。只能采取换位思考的方式了,不过直接换位家庭角色,有些风险,要另辟蹊径。
我斟酌了一下,问:“如果在公司,你不小心出了疏漏,领导说‘以后这样的事你不要干了,你会有什么感觉’?”
“肯定会有挫败感,觉得不被信任,也没有机会去改正了。”
这旁观者是有多么的清醒啊。
“如果在你们部门,别人都有事情做,领导不再分配给你工作,让你一天到晚自己待着,你有什么感觉?”
“肯定不好受,没有成就感,没有价值。”
“如果在这种状态下,有一个新工作机会,虽然待遇可能不如这里但可以让你大显身手,从中感受到强烈的被需要感,并带来成就感和价值感,你怎么做?”
“肯定跳槽。”
铺垫得差不多了,该“回来”了。
“现在你能理解他为什么身在福中不知福了吗?”“知道了,在我这里,他没有感受到‘被需要’和‘价值’。我知道在以后的生活里,该注意什么了。”
“这就是成长。”
 
 
为什么我比别人累
来访者,女,35岁,项目经理。
“为什么一个部门,这么多人领导总使唤我?”
按惯例,我要澄清一下,是工作本身带来的挑战,还是内心的不平衡。
“假如每个人都和你一样被‘使唤’,感觉会好些吗?”
“至少心里平衡很多。”
“这些工作量,是否在你可承受范围之内?”
“不在。很多时候,为了完成额外工作,加班甚至熬夜是家常便饭。”
“领导知道你这么辛苦吗?”
“不知道吧。”
“为什么?”
“我没有说过。”
“那假如领导说‘你这么多工作,很辛苦吧’,你会怎么回应?”
“我肯定会说‘没事儿,我能做好,这也是学习的机会’。”
“看来,领导多给你‘机会’也是很正常的。”
“表里不一”,这是造成大多数悲催者的原因。
继续排查他人情况。
“其他人是如何做到不被这样‘使唤’的?”
“他们说自己不会,担心做不好。”
“你有过类似体验吗?”
“也有过,但我觉得即使有一些挑战,也应该去克服它。”
典型的“任劳不任怨”,我继续问:
“既然有学习机会,你也认为在克服挑战的过程中可以有收获,那你难受根源是什么?”
“因为分配给我的工作越来越多,占用的休息时间越来越多。”
“是工作量太大,还是你对自己的要求太高,要求所有工作尽善尽美?”
“是我个人要求太高。其实,有时没有必要追求完美,可一旦接到任务,就身不由己。”
典型的“习惯性完美”,继续引导:“任务交给你,你总能用超常水平,给领导惊喜,是吧?”
“至少可以让领导完全放心。”
“其他人呢?”
“其他人可能就没这么让领导放心,领导往往要亲自跟进或再做一遍。”
“有句话这样描述一个团队的不同成员:‘逞强者苦,完美者累,善卖萌者得天下。’”
“这就是我们部门啊。我算是逞强者加完美者,怪不得又苦又累。”
“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了吗?”
“学会卖萌?可是我不太会啊。”
“这也是一项技能,需要慢慢学习和体会。”
摘自《活得明白——生涯咨询的十八个典型》,贾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