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电子报 > 正文

人情世故关键会说话

2018-12-11 21:18:34来源:健康时报|分享|扫描到手机
那些总能在准确表达自己的同时,又能体谅别人的想法的人,他们往往是人群中最受欢迎的人,跟他们相处,你会觉得很舒服,如沐春风。
    纪晓岚就深谙此道。有一次,纪晓岚和同僚在一起赤膊谈笑,忽然乾隆来了,来不及穿衣服了,纪晓岚灵机一动就躲在皇帝座位底下。
    没想到乾隆坐了好久也没走,但也不说话。纪晓岚在地上待得受不了了,就探头问:“老头子走了没有?”乾隆震怒:“老头子是什么意思?”这时纪晓岚却从容答道:“万寿无疆是老,顶天立地是头,父天母地是子。”乾隆皇帝龙颜大悦,也就不计较了。
    纪晓岚的这一遭际,何尝不是职场的惊险一刻。
朱自清说得好:“人生不外言动,除了动就只有言,所谓人情世故,一半儿是在说话里。”人生的际遇好坏,从本质上讲,都跟你会不会说话有很大的关系。
你说的话,形成别人眼中的你
生活中,有些人明明想拍马屁,却拍到了马腿上;美其名曰做自己、嘴笨,实际上跟没礼貌只有一线之间;也总有人把刻薄当直率,把无理当个性,把谩骂当指正,他们总会想不到,言语可以造成的伤害有多大。
这类人,我们称之为典型说话不过脑子,说好听点是反应敏捷,说不好听就是嘴欠。
也有些人,对方明明很悲伤,他却自顾自开心;对方兴致盎然,他却不咸不淡回应。他们永远不会关心你的感受,你跟他讲多糟心倒霉的事,她都只会问你:“我今天的口红颜色好不好看?”“我的裙子跟外套搭不搭?”
我们每天说的话,回头仔细玩味一下就会发现,每一句话其实都隐藏了很多我们自己都不清楚的态度,这些态度伴随着每一句说出口的话,变成别人对我们的评价,从而定位我们在他们人生中所占的比重,这个人可不可深交,他有没有把别人放在心上,一览无余。
最高级的教养,就是说话“多想一点”
既然好好说话这件事这么重要,那该如何精进自己的说话技巧呢?
    日本作家渡边淳一曾说:“不为繁琐动摇的钝感力,才是人们生活中最为重要的基本才能。”所以,别让你的舌头抢先于你的思考,在每一次脱口而出之前,先“多想一点”。
屠格涅夫的小说《白菜汤》,讲述一个寡妇的独子死了,地主太太知道了这个不幸遭遇,便在下葬那天去探问寡妇。结果她看到的是寡妇正慢慢地从锅底舀起稀薄的白菜汤,一调羹一调羹地吞进肚子里时,说“呵,天呀!”“安娜,你真叫我吃惊!难道你真的不爱你的儿子吗?你怎么还能够喝得下这白菜汤?”
    妇人安静又悲哀地说:“我的孩子死了,我很痛苦,但汤里面放了盐呢。”
地主太太懂得寡妇丧子的遭遇,却没有理解寡妇生活的悲惨处境,在还没有了解到实情之前,一张嘴就把“不爱儿子”的骂名给生存维艰的寡妇盖上了。
生活中有不少例子都说明,在开口说话之前,但凡多想一点,就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伤害和误解。
(秦 桑) 
 
相关阅读
知乎上有一位心理学博士曾经给出了关于说话的技巧,概括起来有几点:
话出口前先憋三秒。  说话前先暂停三秒再开口,三秒钟是留给大脑转弯和思考的时间,练习久了,你说出来的废话会减少一半。
慢慢地说,快速地想。一般说话不经大脑的时候,往往都是急性子,学会放慢语速,不要一股脑儿该说的不该说的全都说了,但同时脑子要转得快,分辨哪些该说,该用什么方法说;
不要怕冷场。不要一出现冷场,就觉得自己有义务去填补冷场的空隙,这种情况下,越想把场子热起来,往往就越尴尬,拿起杯子或者假装吃东西好了,总有人会比你按捺不住先开口的。
每个人喜欢被夸,但别超过三句。称赞多了显假,且生分。特别是夸女生,天天油嘴滑舌,就显得没诚意了。
如果不想回答,就反问吧。如果对方丢给你一些不想回答的问题,又不知道怎么拒绝的时候,可以用原话题反问他,让对方换个立场,他就懂了你的巧妙提醒。
培养你的谈资。关于美食、电影这些话题,是人人都有话可说的,丰富自己的生活,多看电影,多吃美食,大众化的话题会让你得到更多回应。
    另外,关注当天的新闻和娱乐八卦,也是很好的谈资。所有生活中的事情:开会、演讲、道歉、诉苦、恋爱……其实都只跟一件事情有关,就是:你有没有能力去体会,你对面的人,此刻,是什么心情,他想听到的是什么。
好好说话,从来都是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人的必修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会说话就是学会生活。
(秦 桑)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