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羡慕那些会说话,拥有良好人缘的人,或者事业节节高,或者家庭美满,其实,仔细观察你就能发现,他们都是高情商的人。
聊天时,把“你说的不对”改成“你说的对” 有个朋友总喜欢在聊天时说“不”,不管别人说什么,他先说“不”,“不对”,“不是的”,但他接下来的话又并不是推翻别人,只是补充而已,他只是习惯了说“不”。大家都讨厌他,谁喜欢被否定啊?
相反,有个学识渊博的教授,不管对方说了多么愚蠢的话,他一定会很诚恳地说“对”,认真地指出对方这个话可以成立的点,然后延展开去,讲他的看法。当听到他把对方的意见上升到那样的高度,对方也会感觉受宠若惊,沟通氛围也会好很多。这位教授就是高情商的典范。
此外,请别人帮忙时,句子末尾加上“好吗”。千万不要用命令的语气说话,加上“好吗”两个字,就变成商量的语气,对方会觉得更被尊重。其他的,赞美别人时具体地赞美细节;不嘲笑别人喜欢的东西等都可体现高情商。(李 慧) 安慰朋友,别把话题转移到自己身上
聊天最让人受不了的,就是刚把自己的经历说完,期待得到反应,结果打开了对方的话匣子。更别说是寻求安慰的时候。“你那不算什么,你都不知道,我有一次……”“这很正常啊,大家都会这样,比如我有一次就是……”
让诉苦人最尴尬的,莫过于对方一定要讲一个更惨的故事——把话题的中心转移到自己身上,说自己的故事。
一个人在寻求安慰的时候,其实觉得自己是受到伤害的那个,是特殊的,如果立马被反驳,会让他(她)更加不知所措。潜台词是:你不该这么矫情。
法国中世纪哲学家彼得·阿伯拉尔这样解释“比惨”:“我这样做为的是让你通过比较你我的痛苦而发现,你的痛苦算不得一回事,至多不过小事一桩,从而使你更容易承受你痛苦的压力。”
但实际上,当朋友说出类似的经历安慰时,当下的一瞬间或许会有同病相怜的共感,以为得到了理解。
但过一会儿会发现,他只是看到了这件事,这件在你眼中的大事,在他看来却是不值一提的一件小事,你现在的难过,只不过是在庸人自扰。
“比惨”对于“安慰”,更多的是剥夺对方“宣泄”的权利和欲望。 安慰别人的时候,你不是主角,倾诉的那个人才是。
(郭东梅)
聊天时,把“你说的不对”改成“你说的对” 有个朋友总喜欢在聊天时说“不”,不管别人说什么,他先说“不”,“不对”,“不是的”,但他接下来的话又并不是推翻别人,只是补充而已,他只是习惯了说“不”。大家都讨厌他,谁喜欢被否定啊?
相反,有个学识渊博的教授,不管对方说了多么愚蠢的话,他一定会很诚恳地说“对”,认真地指出对方这个话可以成立的点,然后延展开去,讲他的看法。当听到他把对方的意见上升到那样的高度,对方也会感觉受宠若惊,沟通氛围也会好很多。这位教授就是高情商的典范。
此外,请别人帮忙时,句子末尾加上“好吗”。千万不要用命令的语气说话,加上“好吗”两个字,就变成商量的语气,对方会觉得更被尊重。其他的,赞美别人时具体地赞美细节;不嘲笑别人喜欢的东西等都可体现高情商。(李 慧) 安慰朋友,别把话题转移到自己身上
聊天最让人受不了的,就是刚把自己的经历说完,期待得到反应,结果打开了对方的话匣子。更别说是寻求安慰的时候。“你那不算什么,你都不知道,我有一次……”“这很正常啊,大家都会这样,比如我有一次就是……”
让诉苦人最尴尬的,莫过于对方一定要讲一个更惨的故事——把话题的中心转移到自己身上,说自己的故事。
一个人在寻求安慰的时候,其实觉得自己是受到伤害的那个,是特殊的,如果立马被反驳,会让他(她)更加不知所措。潜台词是:你不该这么矫情。
法国中世纪哲学家彼得·阿伯拉尔这样解释“比惨”:“我这样做为的是让你通过比较你我的痛苦而发现,你的痛苦算不得一回事,至多不过小事一桩,从而使你更容易承受你痛苦的压力。”
但实际上,当朋友说出类似的经历安慰时,当下的一瞬间或许会有同病相怜的共感,以为得到了理解。
但过一会儿会发现,他只是看到了这件事,这件在你眼中的大事,在他看来却是不值一提的一件小事,你现在的难过,只不过是在庸人自扰。
“比惨”对于“安慰”,更多的是剥夺对方“宣泄”的权利和欲望。 安慰别人的时候,你不是主角,倾诉的那个人才是。
(郭东梅)
为啥高情商受欢迎?尊重每个人
娱乐圈高情商的代表莫过于主持人何炅。就比如在一期《快乐大本营》中,他想要触摸明星秦岚头上佩戴的绒花,何老师先是礼貌地征得了绒花制作老师的同意;得到允许后,他并没有第一时间去触碰绒花,而是蹲了下来,因为秦岚正是在用半蹲的姿势展示绒花。
正是这个蹲的动作,让观众心头一暖,也能体现何老师的高情商,在何炅眼中,秦岚并不是一件用来展示绒花的物品,他是应该以半蹲的姿势保持平视的角度去与之交流的。
还有一期《快乐大本营》,当蔡少芬在挑战快速吃冰棍的任务时,看到被冷得直跺脚的蔡少芬,他第一个挺身而出帮她吃完了最后一大块冰棍;在《向往的生活》中,大家坐在一起吃饭,即使是娱乐圈的新人于文文,他也会无意识的在她夹菜时帮她挽起衣袖,避免衣袖碰到桌子上的饭菜。
在何炅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他的高情商是保持用真心去对待、尊重每一个人。
(毛圆圆)
谁是高情商的人?餐桌上找找
情商高的人遇到与不同的人吃饭,会有不同的应对措施。
比如,朋友同事间的聚会,让大家每人点一个菜比较好,如果是你做东,你最好先点个比较重要的菜,让别人大体了解你的预算标准,好明确自己的选择范围;如果有长辈、领导或其他重要的人在场,要请重要的人先点菜。
如果你全权负责点菜,就必须考虑周全了,首先,一定要顾及全场,有老人要先考虑老人的口味,有小孩要照顾小孩的需要,同时,你最好还要了解大家的忌口,未必每个菜都适合所有人,但必须保证每个人都有合适的菜;其次,所有的菜要搭配合理,可能的话,要有荤有素有甜有咸有冷有热有干有汤,总之要尽量全面,同时要注意食材不重复。
如果你是被宴请方,人家请你点菜,最好你要选一款中等偏下价格的,剩下的交给对方,并告诉对方自己忌口的食物,别等别人点完了你再说自己不吃。
(张兰欣)
相关阅读
拼命讨好他人
不是情商高
高情商,不仅是对别人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既让别人舒服,更让自己舒服。
有个朋友素以“情商高”著称,说话做事面面俱到,单位里上上下下维护得特别好。无论是跑腿打杂,还是和领导交流,他都能做到得心应手,领导去哪都愿意带着他,在外人眼里,他确实算是高情商。
但是,私下里和他特别熟的朋友才知道,他其实患有轻度抑郁症。
他说,陪领导出去吃饭,全场他最小,就得负责活跃气氛,端茶倒酒;家里有人托他办事,他虽然特别为难,但总想着尽可能不丢面子,帮别人办。就是因为处处迎合别人、让别人舒服,在外应酬各种各样的事情,自然而然地就冷落了妻子、孩子,所以,晚上回到家又会感到很愧疚,不知道该咋办。久而久之,消极、悲观、做事提不起精神,看似笑容满面,实则被“抑郁”占据了身心。
像这位朋友这样的人,算是高情商吗?我觉得不算。
他属于心理学上说的“讨好型”的人。这种人,特别容易给人留下“情商高”的印象,因为他们特别敏感细腻,总能捕捉到别人的感受,而又过度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希望给人留下好印象,所以会拼命去满足别人,有求必应,不愿别人有任何不愉快。
于是,跟他相处的人,会觉得很舒服,从而认定他情商高。只是大家看不到,他在满足你的同时,其实在委屈着自己。他压抑了自己的感受,忽略了自己的内心需求,他并不快乐。
所以,想要成为一个情商高的人一定要明确:拼命讨好别人的人不能算是情商高,情商高应该是在让别人舒服的同时,也不委屈了自己,自己也舒服。
(智 明)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