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暴力,
是暴力的一种,
其表现形式多是通过
冷淡、轻视、放任、疏远
和漠不关心,
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
受到侵犯和伤害。
冷暴力是一种精神虐待。
《回家的诱惑》截图
职场冷暴力,
让人怀疑人生
杀伤力:★★★
招式:故意忽视、背后诋毁、拉帮结派、主动揩油
打击效果:会使被打击对象出现厌工、误工的情况,有时也会自我怀疑。但使用不当,会出现反噬,被打击对象反而会变得强大,成为自己的威胁。
智联招聘曾经做过一个关于职场冷暴力调查,发现近七成(67%)被调查的白领都表示自己曾经遭遇过职场冷暴力。遭遇职场冷暴力后,只有16.9%的人表示会积极寻找解决办法,38.1%的受害者表示自己会整日郁闷,严重影响了工作积极性,20.9%的职场人则以冷制冷,将近两成受害者则选择了黯然离职。
电视剧《杜拉拉升职记》中,女主角杜拉拉刚入公司时就遭遇了职场冷暴力。公司要装修,同事们都不敢接这个吃力不讨好的任务,于是就交给了新人杜拉拉,装修需要各部门的配合,但销售部的同事非但不配合,反而故意刁难她这个新人,物资需要打包搬走,同事却故意拖延进度,拒绝打包。
面对工作中的种种压力和同事的不信任,杜拉拉也产生了严重的自我怀疑,在同事都离开公司的午夜,她偷偷躲在角落抹泪,但和上司王伟的一番对话,让她重拾了信心,她说:“努力才有成功的可能,不努力连可能都没有。”
工作,是很多人实现人生梦想的地方,职场冷暴力不应该成为那个硬生生折断梦想的双手,面对职场冷暴力,也许你该反思的并不是“我是不是能力不行”而是“我是不是在遭受职场冷暴力”。如果你发现,对方已抓住了你的软弱,并控制你的行为,那么,你需要大声的拒绝,用坚定的语气表达你的看法和观点,让他们看到你的边界。
婚姻冷暴力,伤人体无完肤
杀伤力:★★★★
招式:冷嘲热讽,提醒惩罚、不管不顾、听之任之
打击效果:具有强大的综合打击效果,对于夫妻双方,受虐方痛苦不安,怀疑自己,接下来会导致情绪暴戾,歇斯底里,甚至精神失常。
刘阿姨是我小学同学小雪的妈妈,小时候我还去她家吃过饭。最近,妈妈说上个月刘阿姨和他老公离婚了。妈妈说时痛心疾首:她老公那么老实,她又一大把年纪了,还离什么婚呀!在她看来,刘阿姨的老公在两人婚姻中没有任何错误,刘阿姨的离婚是小题大做。但是,我永远忘不了小时候去刘阿姨家吃饭时,那异常诡异的氛围。
做饭时刘阿姨发现没盐了,于是叫老公出去买盐,叫了一次没有回答,刘阿姨多叫了他几声,他哼哼一句,也没行动。刘阿姨发火了:“我叫你出去买盐,没听到吗?”这时她老公突然暴跳如雷:“你个泼妇,怎么和我说话呢?”外人看到的刘阿姨一家,是沉默寡言的丈夫和歇斯底里的妻子,却不知道,妻子的歇斯底里正是因为丈夫的不闻不问给逼出来的。
“冷暴力”作为隐形杀伤性武器具有如下四个特点:第一,伤人于无感;第二,毁人于无形;第三,永久性创伤;第四,无道德风险。小雪的爸爸就掌握了这项技能,先用不理不睬激怒刘阿姨,再用反唇相讥把刘阿姨的自尊踩在地上,当刘阿姨想要反抗时却先发制人,把自己说成受害者;最后在刘阿姨忍受不了终于下定决心离婚时,又摆出无辜的样子。
但我真心想为刘阿姨喝彩,因为她终于走出了离婚这一步。但太多太多人的婚姻陷在“冷暴力”里。婚姻里,面对冷暴力之初,需要面对面坐下来谈在这样的相处方式下各自的感受和各自可以接受的相处边界,而不是一味地忍让,更不要迅速点着自己的怒火,陷入对方的冷暴力杀伤模式中不能自拔。
亲情冷暴力,失去未来希望
杀伤力:★★★★★
招式:冷战冲突、不予理睬、体罚幽禁
打击效果:被打击的一方,开始时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发展到一定程度,会产生自卑情绪,开始自虐甚至自杀。
在一档电视节目《妈妈听我说》中,有位小男孩就经常遭受妈妈的冷暴力。每一次做错事,妈妈二话不说就把他关进卫生间,无论他如何解释,妈妈都不理,后来小男孩每天晚上都做噩梦,梦到妈妈不要他了。
他痛哭流涕地说:“妈妈,我想对您说,我做错了,你可以处罚我,但别把我关进卫生间。”妈妈当场辩解:“我舍不得打他,他又不听话,所以我只能把他关卫生间,最长一次关了半天。他在里面哭,我也在外面哭。”作家六六说:“你没有用暴力打孩子,但你用了冷暴力。被打只是暂时性的屈辱,而冷暴力是在用恐惧威慑孩子,这个会延续很多年。”
父母是孩子出生之后最先遇到的人,未来的安全感也都是此时培养起来的。孩子需要回应,他说的每一句话、每个行动都希望能得到父母的回应,但冷暴力却破坏了这一机制,他感觉自己不被爱,也不重要,于是会退缩、怀疑和恐惧,对未来失去信心。父母不经意的一个行为也许带给孩子的就是巨大的心理阴影,作为大人,我们也许觉得孩子什么都不懂,于是就忽视、不予沟通,这样无异于亲手毁灭了孩子光明的未来。孩子的行为超出了家长的预期,或家长所处的状况没法跟孩子良好互动了,家长都要跟孩子说清楚,然后争取时间沟通。
(宋清辞)
成绩不好或是
“学习障碍”
心理门诊:我家孩子智商正常,但平时总是贪玩不用功,学习态度也很差,阅读、书写、拼字、表达等不尽如人意,我该怎么改变孩子的这种情况呢?
上海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副主任医师王瑜:孩子智商正常,但学习效果不好,或许是患上了学习障碍。
学习障碍,在医学家认为是“大脑功能轻度紊乱”,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是“高智低能”,也有学者称之为“学业不振”或“学习困难”等。世界卫生组织对学习障碍的定义为,从发育的早期阶段起,儿童获得学习技能的正常方式受损。受损的原因不是单纯缺乏学习机会,不是智力发育迟滞的后果,不是脑外伤或疾病的结果,而是由于遗传、环境等因素交互作用,影响了大脑有效、准确地感知或加工言语或非言语信息。
学习障碍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尤其是阅读、数学和拼写学习障碍,阅读障碍儿童中父母阅读障碍发病率高达45%以上,双胞胎中同卵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异卵。某些染色体病、遗传代谢病也与学习障碍有关,如部分肌营养不良儿童,常常有阅读和书写功能障碍。
此外,外部环境的恶性剌激,如学校、家庭、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因素都有可能造成学习障碍;营养代谢异常、心理问题和小脑发育迟缓也对学习障碍的成因起到了一定作用。
当家长发现一个孩子在阅读、书写或者数学上表现出异于同龄人的水平时,要高度警惕学习障碍的可能性,不能一味地批评甚至打骂,否则反倒会让孩子有更大的心理负担,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学习困难。正确的做法是保持冷静的头脑,及时带孩子到专业机构就诊,明确孩子学习出现困难的可能原因,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采取正确的补救措施。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