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医痴叶天士》有叶天士用找响豆的方法治疗失眠的故事。
乾隆皇帝要巡江南,而苏州盗贼猖獗,苏州知府郭大人夜不能寐。
叶天士的弟子诊断为“阴血不足,心悸失眠,心烦神疲”,开了天王补心丹滋阴养血,补心安神,但两天不见效,只好又派管家请叶天士亲自上门诊治。
叶给郭知府支了一个万全之策——响豆疗法。郭知府的庭院里有两棵槐树,槐树上结有槐角,内有槐豆,每到夜间爆响者称为响豆。把树上的槐角全部摘下,剥出槐豆,分成若干小包,每晚放一包在枕边,静听响声,无声音者弃之,直至听到响豆为止。筛选出两颗响豆,再配以两片槐树叶,同时泡酒饮之,治失眠奇效。叶天士特别强调要求郭亲力亲为,否则不灵。
郭按照叶的交代,夜夜寻找响豆,响豆没有找到,却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困扰他长时间睡眠障碍。
摘编自2013年08期《开卷有益(求医问药)》康佳莉/文
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陈燕清点评:响豆其实就是槐实。之所以被称为“响豆”源自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中云:“按医书有服响豆法。响豆者,槐实之夜中爆响者也,一树只一颗,不可辨识。”他说每棵树每年结槐实几百乃至上千颗,其中只有一颗是响豆,功夫就在选取上。这显然是把中药槐实神化了,不过“响豆”找不到,并不意味着“响豆疗法”不存在。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响豆”就是心药,剧中郭大人的睡眠障碍属于焦虑症,通过找响豆,让他夜间对失眠的焦虑转移到找响豆上去,令感情上得以宣泄,失眠自然就好了。这种疗法也称为“移情”疗法,就是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将疾病或内心思虑转移至其他方面去,使他在精神上可以有所寄托和转移。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