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二届国家健康产业融智投资领袖峰会 > 会议报道 > 正文

16万亿蓝海!大健康产业如何“玩转”资本?

2018-11-04 17:53:30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新闻背景:11月4日,由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清华大学健康中国领导力研究中心、以及中国医院协会疾病与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山东省日照卫生计生委主办,日照市政府支持,日照东辰集团承办的“第二届国家健康产业融智投资领袖峰会”在山东日照隆重举行。

(健康时报融媒体报道团记者 杨丽萍)《“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指出,到203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达到16万亿元。11月4日下午,在第二届国家健康产业融智投资领袖峰会的“健康投资与企业资本运营”圆桌论坛上,五位来自健康产业领域的专家,共同探讨了大健康产业投资的发展走向,对“健康项目如何吸引投资、互联网+医疗应该如何落地、传统行业如何踏进互联网门槛”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圆桌嘉宾:

张启明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分类技术委员会中医器械专业组组长

郑玉芬 约印资本CEO

魏施寒 远洋资本董事总经理

赵南溪 华润资本董事

孙金政 宜生到家CEO

\
(从左至右依次为健康时报副总编辑赵安平、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分类技术委员会中医器械专业组组长张启明、约印资本CEO郑玉芬、远洋资本董事总经理魏施寒、华润资本董事赵南溪、宜生到家CEO孙金政)

以下为圆桌对话精彩内容集纳,健康时报融媒体平台整理发布: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分类技术委员会中医器械专业组组长张启明:

互联网+中医,未来大有可为

大健康应该怎么做,医疗器械该怎么走?有人统计80%人的一生当中医疗费用支出多放在了生命的最后时刻,用于危重急时的资料,而平时我们健康的管理,没有很好的去关注。

关于亚健康状态,相信未来中医设备能够给出定性的诊断和定量的诊断标准,将来可穿戴式设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完全可以解决这部分的问题。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中医理念的有机结合,大健康这一块一定大有可为,无论是国家政策,还是技术支持上,未来会越来越有理有据。

约印资本CEO郑玉芬:

社会资本加入可优化医疗资源分配

我并不认为中国看病难、看病贵。我们国家能够用这么少的医疗资源、医疗开销、医生数量解决14亿人口的医疗问题,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做到中国目前的状态。但是,我们的医疗服务还可以做得更好。社会资本的加入可以为有支付能力的人服务,从而空出更多的公共资源,为其他的人服务,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市场就是指挥棒,可以协调医疗资源的匹配。

国家对医疗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中国医疗未来10年将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接下来的30年,我会在医疗投资领域中继续前行,让更多的民营经济为中国的医疗服务。借助于资本的杠杆,选出来中国最有可能把这件事做成的人,投资给他,帮助他一路不要犯错误,最后走向资本市场走向资本运作。

远洋资本董事总经理魏施寒:

大健康投资看重成长性、长期性和稳定性

大健康领域是远洋资本在股权投资业务板块持续深度关注的领域之一。自切入该领域以来,远洋资本已实现在妇儿、产康、医美、眼科、影像等垂直领域的投资布局。远洋资本始终践行实业投资者的心态,并充分发挥母公司远洋集团在人居健康领域深耕多年的丰富经营,对被投企业的发展给予全方面、多方面的赋能支持。

大健康领域市场大、潜力足,穿越经济周期,将长期繁荣发展。在发展中,产业总是螺旋向上的,并且具有很强的马太效应。创业者要心态放平,与适合医疗行业发展的,具有长期投资能力的投资机构合作。而投资机构也应该更加重视赋能与培养,探索与被投企业打造多维合作、产业链延展的新格局。远洋资本愿与企业、行业专家、媒体朋友一道,为推动大健康产业的崛起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华润资本董事赵南溪:

医疗行业投资犹如大浪淘沙

这几年医疗行业投资的加速,医疗行业的专业度是很高的,投资门槛较其他行业而言也相对较高,但很多民营资本并没有这方面的产业经验。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其实资本市场已经出现了一轮“消化不良”的情况,前两年举债加杠杆进来的钱现在慢慢退出了,任何事物发展都是螺旋上升的过程,经过大浪淘沙,经过行业洗牌,整个行业的基调是一个光明的基调。

目前,华润集团旗下一共有11家三甲医院,100多家医疗机构,旗下有1.7万张床位,按照床位来说是亚洲第一大医疗集团,接下来华润还是要按照这条主线继续为国家医改事业添砖加瓦。

宜生到家CEO孙金政:

O2O是传统行业进入互联网的切入点

宜生到家我们做了三年,主要产品是医疗健康的基层服务,中医推拿,解决颈椎病、腰椎病,这些西医并没有什么有效治疗手段。第二个是小儿推拿,能够替代药物解决孩子的感冒发烧咳嗽这些问题。第三个就是产后康复。第四块是康复的到家服务。今年开始进入大量的基层服务机构,提供这种标准的健康服务的产品。

互联网一定会改造传统行业,O2O是我们一个切入点,进去之后把这个点打开,并不断的延伸。三年的时间,我们做到了差不多2个亿的营收,未来的市场还有足够的空间。因为医院里提供的是诊断,对一些慢病并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而外面的医疗机构又不够专业。未来,更多的人将意识到健康不能只讲疾病,也不能只讲疾病的治疗,是要讲病前、病中、病后的管理。因此,我们将可以连接更多用户的需求,未来这个市场是巨大的。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