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八届中美健康论坛 > 焦点图片 > 正文

刘远立:全民健康覆盖面临三大挑战

2018-10-13 08:51:12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全民健康覆盖不意味着每个人都免费提供医疗保障,这个我们是永远做不到的,它更多的是在健康领域按需分配医疗资源,按我们能力大小贡献支付这样的理念。

新闻背景:2018年10月12日-14日,由四川省卫生计生委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主办,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承办,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作为首席支持媒体的第八届中美健康论坛在成都隆重举行。 

   
(健康时报融媒体报道平台记者 胡丹萍)“全民健康覆盖不意味着每个人都免费提供医疗保障,这个我们是永远做不到的,它更多的是在健康领域按需分配医疗资源,按我们能力大小贡献支付这样的理念。”10月12日,在第八届中美健康论坛上,作为中美健康论坛的创始人之一、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会长刘远立就中国在全民健康覆盖当中的实践,放到国际运动的大背景下做一个梳理。

\
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会长刘远立

中国以不同方式实践阿拉木图宣言

1978年为保障并增进世界所有人民的健康,由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订立了著名的《阿拉木图宣言》,大会上提出2000年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

40年过去,中国以不同的方式在实践阿拉木图宣言。新中国建立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离世界的经济收入差距很大,中国一度是一个非常贫穷的一个大国。“但是在人均收入这么低的情况下,可以说是一贫二白情况下,由于我们重视初级卫生保健,我们重视全民覆盖,我们重视关口前移和预防为主,70年代初中国平均期望寿命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刘远立也强调,应该也看到相比于中国经济实现奇迹,在医疗卫生方面的发展还是相对滞后。

在改革开放头20年经济增长速度非常之快,医疗卫生发展也非常迅速,几乎直线式上升。刘远立回顾分析道,有一个问题就是医疗卫生保障制度严重滞后,个人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从1978年20%左右剧增到2000年的60%。所以看病贵,因病致贫成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巨大的问题。

20年打造世界上最大的基本医保制度

2000年联合国提出未来千年发展目标,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各个国家一起宣告未来15年共同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在这样的目标引导下中国在全民健康覆盖的实践当中,大致过去20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聚焦在基本医疗保险全民覆盖。第二个阶段,基本卫生公共服务全民覆盖。

刘远立分析,从90年代末期开始先城市后农村逐渐建立起一支世界上最大,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商业保险在内的全民覆盖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到2013年基本上可以说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全民覆盖。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定义,全面健康覆盖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夜实现,所需要的人群从脆弱人群先开始,最需要人群先开始,逐步实现全人群覆盖。同时覆盖服务项目越来越多,提供保障程度也越来越大。刘远立指出,全民健康覆盖不意味着每个人都免费提供医疗保障,这个是永远做不到的,全民健康覆盖指的更多的是在健康领域按需分配医疗资源,按国家能力大小贡献支付这样的理念。

刘远立教授通过分析过去中国几十年的卫生费用总结了,基本医疗保险全民覆盖所取得的成绩。“这个成绩主要表现在个人支出在卫生总费用比重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从过去60%到2016年的30%左右。所以我们可以说,第一个阶段全民覆盖工作,医疗保险全民覆盖取得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

全民健康覆盖面临三大挑战

慢病出现井喷式的爆发、人口老龄化加剧了慢病的挑战、资源配置失衡,这三个挑战让刘远立看到了在全民健康覆盖中的困难。

“我们发现1986年到2013年各个省脑卒中发病率增加了3-6倍,农村和城市发病率比从0.8:1到2:1,现在农村脑卒中发病率明显高于城市。我们研究发明,80%脑卒中发病因素环境、生活方式都是可控可防,我们并没有控制和预防。”面对这样的数字刘远立颇为无奈。

在中国超级医院一度称为新闻媒体报道和患者追逐的对象,医院越来越多,医院越盖越大。对比全球的医院数量情况,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国家医院数量在不降增加的国家。

“但是这种减少并没有解决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机构门可罗雀的情况。”刘远立分析,要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资源配置健康公平等方面挑战绝不能靠医院扩张。

最后刘远立提出,实现全民健康需要一个核心的转变,就是要从被动的治病,越治越多,转为全社会全民的,包括医疗服务体系的主动的健康。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