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2018年10月12日-14日,由四川省卫生计生委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主办,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承办,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作为首席支持媒体的第八届中美健康论坛在成都隆重举行。
( 李超然 )纽约如何打造健康城市?怎么样运动最健康?10月14日,在第八届中美健康论坛开设的“健康城镇与公共卫生”专题论坛上,来自中国和美国专家从健康城市、体医融合、健康住宅等方面进行了交流研讨。
发言代表:
David Siscovick,纽约医学院高级研究科学家华盛顿大学医学及流行病学荣誉教授
郭建军,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体医融合促进与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旺娜,四川省汶川县人民政府县长
曾雁,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总建筑师
以下为论坛发言专家的精彩内容集纳,健康时报融媒体平台整理发布:
David Siscovick,纽约医学研究院高级研究科学家、华盛顿大学医学和流行病学荣誉教授:在美国,不同地区的人均预期寿命不一样,甚至相邻两个社区居民的预期寿命都有很大不同,这说明科学的区域规划对于居民健康的重要性。我们曾发布过一份报告,讨论如何将健康纳入到城市区域规划当中。
我们建议主要分为四类:一是重塑交通和和扩展运输系统,纽约的车太多了,未来20-25年的规划中,我们有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到2040年80%城市街道空间都应当用于步行、骑行和公共交通。纽约市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有很多私家车占领了街道空间,造成了交通堵塞。同时我们要改造街道的环境,纽约地铁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我们希望让地铁系统这类基础设施更加现代化,减少人们由于暴露在炎热、噪音污染中的危害。
二是建设健康的社区,包括提供经济适用房、健康住房,让各个社区都能从中收益,对社区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公路段应该拆除,改造成林荫大道。三是创造更加健康的环境来应对气候的变化,我们注意到,2012年飓风桑迪对全美造成的巨大损失,我们要建设好城市,让它可以应对更多的自然灾害。四是将健康纳入决策标准中。
郭建军,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体医融合促进与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健康离不开运动,这是因为单靠医疗不能应对慢性病的挑战。体育干预慢性病有很多成功的经验,效果也非常好,但是运动的许多问题单靠体育和医疗不能解决,必须要体育和医学来合作,也就是我要说的体医融合。
比如慢性病患者要到健身房运动,有医生才敢运动,没有医生不敢运动,但是目前医生如果到健身房去指导就是非法行医。
那么科学锻炼指导谁来做,必须体育和医学合作来培养这方面人才。体育医学已经融入多个医学领域,如心脏病、呼吸病、糖尿病、老年康复、营养、儿童保健、残疾人、中医药等。对于各类人群,我们都出台了相应的运动指导,比如婴幼儿,养孩子必须让孩子运动,不能家长轮着抱,剥夺了孩子运动的机会会影响生长发育。同样,老年人也不只是吃喝就健康了,还离不开运动,残疾人也需要运动指导、运动场地。
北京广安门医院呼吸科,对100位心肺慢性疾病患者进行为期4个月的体医融合科学锻炼指导,患者病情均不同程度得到了缓解,住院次数显著下降,医药费用下降了60%以上,运动依从率达到100%。足见体医融合对居民健康的益处。
健康必须包括科学锻炼素养,目前我国的健康素养66条当中有关运动只有半条,这是非常不正常的。健康素养的研发和推广普及需要体医融合以及多方共同努力,我们要让老百姓知道光靠吃药不行还要靠运动,而且需要的是科学锻炼指导。
中共汶川县委副书记、汶川县人民政府县长旺娜:今年9月27日我们在国际大熊猫节上发布了“熊猫指数”,分为“健康指数”与“幸福指数”两项,用以衡量汶川地区社会发展水平、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及主观幸福感提升的总体水平。
汶川健康指数评价结果是91.76分,说明汶川县健康水平总体较高,尤其是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得分均较高,健康管理服务工作不断完善,管理和服务已经具备比较好的水平。2017年,汶川县居民总体幸福感平均得分是89.87分,其中居民社会幸福感平均得分92.32分,在社会幸福感的8个方面的调查结果中中值以上回答占比高于90%,满意及满意以上回答占比高于70%,表明汶川县居民整体幸福感高,汶川县灾后重建工作和心理救助工作成效显著。
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总建筑师曾雁:每个人平均50%-60%的时间是在住宅内度过的,室内环境的压力对健康造成的影响和风险很多。美国研究表明,好的建筑环境可以最多提升12.5%的创造力,反之最大可以降低17%。日本研究表明,控制室温可以降低糖尿病、心脏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等疾病发病率。
从2002年起,我国先后在42个城市进行了60个试点项目建设,涵盖我国所有气候特征区,从特大城市到大中城市,现在发展到县级城市,从高档住宅到保障房都,每个试点都会有针对性健康类课题的研究,包括了居住区无障碍技术、私密性研究、厨卫排气系统研究、声环境噪音治理研究以及楼板隔声等。根据研究结果,我们在设计方面提出了健康住宅设计要点,从监管机构角度提出健康住宅的评价标准,包括空间舒适,空气清新,水质卫生、环境安静,光照良好,健康促进等要素。但是目前我国健康住宅的施工、管理和客户终端还有很多的标准是缺失的,需要在之后工作中进行不断完善。
(运营:荆雪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