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和谐医院亮点推荐及展示 > 医患交流 > 正文

医患关系“不通则痛”

2017-10-23 09:35:18来源:|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2017年9月9日,由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指导、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人文医院分会等主办,威高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的“和谐医患亮点推荐工程”第二场医院交流会在威海举行。

医患矛盾是理性与感性的碰撞

国家卫计委医管中心主任孙阳:在医患关系中,医生更偏向于理性诊断,而患者更倾向于感性感知,而且患者往往会用自己感觉到的、看到的去推测那些感知不到的事情。

\

医生护士的态度是不是和善、医院的就医流程是不是便捷就会成为第一感受。所以这就需要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站在患者的立场、角度来审视我们的流程、系统如何改进,在医疗服务中,以更好的服务,来增加患者的感性认识。这个理念是和谐医患关系最重要的一个理念。比如建立反馈机制,见微知萌,见端知末,能快速收集患者的满意度,并及时加以反馈和改进。

三支箭瞄着一个靶点

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医疗安全处处长高新强:和谐医患关系需要医生、患者、医院三箭齐发,瞄着一个目标一起改进。比如医生,是医患关系影响最首要的因素,要掌握如何更好的向患者告知病情、解释治疗、用语言缓解病人的焦虑,医生治疗的对象是人不是病。患者也有自身的问题,比如对于疾病治愈率期望值过高,没办法客观看待病情,对医疗风险认知不足等。医院是医生治病、患者看病的载体,指示牌看不懂、做检查来回跑、挂号缴费排大队,这些不好的体验都会加重患者的不满。抓住细节解决这些目前我们能改善的问题很重要。

媒体要以社会角度推动医患关系

健康时报社总编辑孟宪励:医患关系本质是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需要信任、情感与温度的。从医生角度来看,除了优良的医疗质量、科学的规范、良好的沟通界面,最重要还应有爱心、责任与担当。而这些东西恰恰需要一个宽容、理性、信任的患者及家属,给医生正面、积极的回馈,这种向上、向善的回馈,与医生形成良性的互动,构成医患关系螺旋式的向上提升。反之,则是一种相互伤害的恶化,甚至恶性事件的发生。医患关系表面看是医患双方的事,实质上是整个社会的事,有什么样的社会就有什么样的患者。

\

医患关系的难度在于医生治病但不治心。患者看病,但他带着他的家人群体,他的医疗认知等整个社会影响来看待医疗行为。近年来所有恶性事件均是社会事件,不是单纯的医患诊疗层面的原因。患者对收费问题、医疗质量的预期、对医生的偏见都是来自社会的影响。医生即便有些导火索式的言行举止,根本原因还是来自社会的复杂因素。

在推动医患和谐的发展中,媒体需要跳出医患看医患,跳出医疗看医疗,以社会角度推动医患关系。媒体就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更需要养育除了医疗技术外,对医生的信任、对疾病的预期、对医疗的局限性的认知,发挥传播影响优势,进行客观科学的疾病教育,帮助患者建立合理的疾病预期,养育健康、平和、理性的患者人格,形成尊重医生、理解医生、关爱患者的社会氛围。良好的医患关系,最终让医患双方受益。

医院真正的信息化是让病人少走路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原院长陈肖鸣:现在全国很多医院都在推行医院信息化,但是千万别把工作只做在面子上。我认为真正的医院信息化最应达到的目的是要让信息多跑步,让病人少走路,这才是落到了实处。医院工作信息化,不是把你的工作换成电脑了,而是真正把患者放在心里。我们医院庞大的门诊量,但是现在做好了信息化,真正打造了一个不用排队的医院,那就是把医院全部的缴费功能都放在了网上。患者就诊时间大大缩短,不排大长队,抱怨自然就少了。

\

门诊管理是技术也是艺术

北京朝阳医院门诊部主任吴家峰:患者进医院第一件事就是我该到哪去?问谁?怎么去?所以门诊大厅就决定了患者对医院的第一印象。所以我们有必要把门诊工作做到位。之前是患者追着医生问,现在我们要做到医护人员围着患者转,在服务中有所收获。管好一家医院需要技术,同时也要有艺术的理念,眼光放长远。举个例子,在门诊大厅我们设立了休息区,渴了有饮水机,光桶装水我们就要消耗十几万元。但最终的目的就是让患者焦虑的能平静下来,站着的能安心坐下来。(健康时报记者张爽)

扫二维码关注和谐
       医患亮点推荐专题
       

(运营:毕晋锋)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