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张兰欣
在现在中国家庭关系中,经常可以看到家庭成员会失去自我,完全为了别人或孩子而活,这个人既压抑又隐忍,他(她)的口头禅是:“我还不都是为了你”,这种付出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国式付出。
母亲:为了孩子过度牺牲自己
相信很多子女一定听过妈妈这样抱怨:“我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什么都给你们好的,起早贪黑的加班加点,还不都是为了你们,为了这个家,你却早恋、游戏、旷课,这样不努力……”
这样的妈妈一般是受自己原生家庭观念的影响,感觉要自己受过的累不能让孩子再受,于是一切大包大揽,妈妈以为这样一来,孩子就可以看到并且改变,但是,一个人过度牺牲自己,长期让自己受委屈,既不会让自己感觉幸福,也会让身边的人产生愧疚、压抑的情绪。
要知道,母亲没有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孩子也会有巨大的精神压力和负担。那些企图控制孩子,那些希望以牺牲自我为条件换取孩子成功的父母,很有可能会因为过度的负出牺牲掉自己的健康,放弃掉自己的事业,绑架了自己的孩子。
妻子:为了伴侣过度牺牲自己
关系的障碍也是婚恋关系中的一大杀手。很多女性错误地认为:当自己为这个家庭,为这个男人付出更多的心血,奉献更多的自我,就能得到对方更多的爱。
但是,爱是一种能力,想要拥有这种能力,首先要学会爱自己,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不是把自己的需要寄托在爱人身上。一个连自己都不能满足,给予别人的需要将只是你以为的,而不是别人真正需要的,你可能会像一个乞丐一样,你的牺牲还要不来对等的回报。
懂得爱自己的女性,她会爱自己的事业,爱自己的身体,珍惜自己的时间空间,珍惜自己的圈子领地,提升自己的修养和价值。这样的女人,反而越容易拥有一个更爱自己的伴侣与更美满的婚姻生活。
不过度付出,才会有真的幸福
幸福是一种能力,真正的幸福感并不是来自外部的给予,而是来自自我内心深处的滋养。
有句话说:“结婚前,感觉谁都不适合自己,结婚后发现和谁结婚都一样。”其实就是在说,婚姻靠自己去经营打造,幸福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去自己实现和满足,而不是只是生活在满足别人的需要中。
很巧的是,德国情感医师爱娃写了一本书叫《爱自己,和谁结婚都一样》表达这样一个观点:你的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请将寻找爱的触角伸向自己的世界。我们是有能力让自己获得幸福的,不必通过自我牺牲的方式获得。
不要再等待别人来斟满自己的杯子了,也不要一味地无私奉献。如果我们能先将自己面前的杯子自己斟满,心满意足地快乐了,自然就能将满溢的福杯分享给周围的人,也能快乐地接受别人的给予。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