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电子报 > 正文

我国癌症死亡率为何偏高?

2017-11-14 18:07:49来源:健康时报|分享|扫描到手机

  相关阅读:日前,由国家癌症中心、中国癌症基金会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承办的“国际肿瘤防控学术大会暨国家癌症中心肿瘤防控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开幕式上,国家癌症中心主任赫捷院士和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署(IARC)主任Christopher P. Wild签署了谅解备忘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约1409万,死亡约820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癌症的死亡率依旧较高。

  数据显示,我国癌症死亡率占到世界总死亡率的27%,癌症死亡率位居全球癌症死亡率的第29位,同时癌症死亡率比世界癌症死亡率的平均水平高出17%,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兼党委书记赫捷在本次研讨会上解释说:“我国癌症死亡率较高,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我们国家的癌谱与国外不同,二是患者就诊时间偏晚期。”

  先说我国癌谱的特点,我国排在前五位的是肺癌、胃癌、肝癌、大肠癌和食管癌,这些癌症的5年生存率仅为30.9%,癌症本身的治愈率就不高,治疗难度也比较大。整体上除了排名第一的肺癌,其他都是消化系统的肿瘤,这说明我国国民在生活和饮食习惯上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戒烟、多菜少肉,控制油盐等。而以美国为例,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大肠癌和黑色素瘤,这些癌种的治愈率往往较高,尤其是前列腺癌和乳腺癌,5年生存率高于其他癌种。

  第二个原因就是我国患者到医院就诊的时间偏中晚期,甚至有的已经很晚了,没有给医生和自己更多的救治时间和机会。这背后的主要原因还是大家普遍缺乏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的认知和意识,总怕癌症找上自己,讳疾忌医。当然,也有些癌症确实早期症状不明显或者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

  在现场,赫捷院士还提出了我国癌症防治的四个难点,即“预防难、发现晚、不好治、不规范。”目前,癌症流行病学数据缺失、发病机制复杂、高危因素控制导致预防难;发现晚是因为癌症有效筛查的技术还较少、筛查成本比较高、早诊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不好治是指癌症治疗效果差、复发转移率高、精准性差、副作用大;不规范主要是各级医院诊疗规范不统一等。

  癌症早筛查有三大兵器

  筛查做到位可以把很多癌症及早发现、尽快解决、以防后患。影像筛查、基因筛查、腔镜检查,在这十八般筛查武器中,该如何选择,各种筛查手段又都有哪些优势和弊端?本期就让这些筛查武器一齐亮亮招式。

  还没走到一线的CTC(CT结肠镜)结肠癌

  在本次会议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主任医师蒋力明介绍了CTC(CT结肠镜)这种筛查方法。目前,结直肠癌影像筛查的主要方法有CTC和钡灌肠以及腔镜技术、粪便检测、肿瘤标记物交叉等其他方法。筛查方法多,是因为目前还没有一个非常完美的筛查手段。在美国的癌症筛查指南中,结直肠癌筛查现在首推结肠镜。

  CTC是结直肠癌的一种二线推荐方法,但其实CTC已经可以与结肠镜等方法媲美。CTC在诊断效能上与乙状结肠镜、全结肠镜和胶囊镜是一致的,而且患者的依从性更好,检出率以及判断的准确性也不逊色。CTC是基于计算机技术以及大数据的发展而逐渐应用的,2008年被纳入了美国癌症筛查指南,2014年已经可以取代钡灌肠了。随着多层CT技术进步,CTC对于较大病变的检出率已超过90%,其完全可用于患者做治疗前的检查。它是一种无创伤性检查,相比肠镜可通过影像学定位显示准确位置。CTC特别对于已经明确有结直肠癌,但结肠镜没能完整检查结直肠癌的情况下,对检出结直肠多发癌具有更加重要作用。

  明星筛查手段基因检测乳腺癌

  好莱坞影星安吉丽娜·朱莉经过基因检测,确实证明携带了乳腺癌BRCA1突变基因。数据显示,携带BRCA1突变基因的人群,以到70岁为例,患癌风险高达60%~70%。安吉丽娜·朱莉为了不得癌症,先后切除了乳房及卵巢。现在基因检测很火,也确实是筛查癌症遗传突变基因的一种方法。但对于基因检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医师胡震建议,我们要了解什么样的基因检测是可信的,千万别盲目。对于具有恶性肿瘤家族史或其它特性提示可能携带恶性肿瘤遗传易感基因缺陷者,确实能从基因检测中获益,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乳腺癌患者及家属都有要进行检测。只有符合特定条件的才有必要进行检测,这只占所有乳腺癌患者的一小部分。即使基因检测发现有改变,也只有在特定基因上发现特定的突变形式才会具有恶性肿瘤的患病风险并具有遗传性。因此在做完基因检测后一定要得到专业人士的充分解释,而不能听信非专业人士危言耸听。最后就是能够根据检测结果对携带高危遗传缺陷的肿瘤患者或健康家属进行诊断以及医疗干预。

  深入前端的内镜筛查手段消化道肿瘤

  如何早期发现肿瘤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窄带成像内镜(NBI)技术的运用为早期消化道肿瘤筛查提供了有力武器。不管是NBI还是色素内镜、放大内镜等技术,其主要作用都是增加病变区与正常部位对比度。NBI技术就是通过窄波成像来观察食管、胃、肠道等部位黏膜的真实情况,它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普通内镜观察不到的微小血管结构,如毛细血管、癌新生血管等。

  “如果内镜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相似,那基本是做无用功,内镜的重要作用在于发现被忽视的地方,得出更精确的检测结果。”中国医学科学院内镜科副主任医师倪晓光介绍,NBI技术突出优势就是提高病变的检出率,方便对病灶进行定性与靶向活检,NBI技术对下咽癌和喉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90%,对鼻癌和口咽癌诊断敏感性约80%,特异性>90%。

  早期食管癌检测中,NBI能更清楚发现早期食管癌的血管分布和出现异常增生的边沿不整、直径不一、分布不均的肿瘤新生血管,继而用放大内镜观察肿瘤表面微血管结构变化来判断肿瘤浸润程度。日常胃镜检查时常常会遇到局部充血、轻微凹陷的病变,常规内镜检查难以鉴别是胃炎还是胃癌。但采用可以分析毛细血管水平的NBI技术和放大内镜检查技术进行内镜筛查,充血、小的平坦型病变的正确诊断率可以明显提高。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