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电子报 > 正文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李峻岭—— 治肿瘤规范诊疗是关键

2017-09-19 19:42:55来源:健康时报|分享|扫描到手机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李峻岭——
治肿瘤规范诊疗是关键
健康时报记者  姚欣然 刘玫妍  实习记者  董颖钰
受访专家
    受访专家:李峻岭,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及国际肺癌研究会(IASLC)会员,中国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肺癌分委会副主任委员
    擅长:胸部恶性肿瘤,包括肺癌、胸膜间皮瘤、胸腺瘤的内科治疗,指导个体化治疗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专家门诊,下午特需门诊
很多华人
回国治肺癌
    门诊现场:王先生拿着母亲资料来李教授门诊复查,“李教授,我母亲是否需要在治疗之余吃一些中药或其他药?我们各种方法都想试试,周围亲戚有的给我们一些偏方,有的推荐我们到国外治疗。”
李峻岭:肿瘤患者在国内或国外治疗各有利弊。
    从治疗理念上,国内外应该没有大差别;从就医的方便度来看,国内应该更方便些。国外有更多的治疗指南推荐的靶向药物及免疫药物。现在国内这种局面在加快改善中,例如近期上市的靶向药物阿法替尼及泰瑞沙。有很多人喜欢到国外就医,也有很多海外华人生了病都喜欢到国内来看病,我就有几个病人是从加拿大、新加坡回来的,最重要的考虑还是综合考察发现在国内治疗,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还可以节省费用。
靶向联合放疗
肿瘤治疗新尝试
    门诊现场:赵女士带着父亲来到李主任门诊,但是以往的检查资料带得不完整,“李主任,我父亲年纪大了,身体状况不太好,所以想让您看看适合什么样的治疗方式”。
李峻岭:对于一般状况较好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现在治疗推荐同步化放疗,经过这样的治疗,部分患者可以获得长期生存。随着肺癌驱动基因的发现,现在也有医生在尝试做"靶向放疗"的尝试,即用靶向药代替全身化疗,和放疗联合使用,例如患者疾病存在锁骨上对侧肺门淋巴结转移不适合做手术,身体又不能耐受同步放化疗,此时做靶向放疗是比较好的选择。在晚期肺癌的靶向治疗中,治疗一段时间后会出现耐药,如果患者的耐药表现为局部出现疾病进展,也可以在继续全身治疗的同时行局部放疗。
靶向治疗
要因人而异
    门诊现场:一对性格腼腆的年轻夫妻替父亲前来问诊,“李主任,我父亲2017年初确诊肺癌,右肺门淋巴结转移,右侧胸膜转移,右侧胸腔积液,今年4月起开始靶向治疗,口服吉非替尼。这次是来复查。”
李峻岭:建议患者完善检查,并继续当前治疗。现在肺癌的治疗已进入个体化治疗时代,它的标志就是通过驱动基因来选择靶向治疗。但靶向治疗并非所有癌症病人都适合,若想进行靶向治疗,必须先做基因检测。因为如果肺癌患者没有驱动基因或驱动基因状态不明确,这时进行靶向治疗可能反而有伤害,影响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而且吃靶向药并不能治愈肺癌,只能控制。若患者的病情得到很好的控制,而且没有出现不可忍受的不良反应,在服用一段时间后有些靶向药物可申请慈善赠药。
身体状况
影响治疗效果
    门诊现场:五十多岁的孙女士肺腺癌术后10余天前来复查,“李主任,我刚做完手术,当时医生建议我来找您做接下来的治疗,您帮我看看还需要哪些治疗?”
李峻岭:您在做完外科手术后需完善一些相关检查后行术后辅助化疗,4周期化疗结束后放疗,然后再来就诊。
病人术后有些咳嗽,这对患者来说没有太大坏处。由于手术后孙女士的肺被切除了一部分,肺部胸腔积液,因此需进行一些体能锻炼来改善。病人现在主要的任务就是要多走路,增加肺活量。此外此时期患者的营养也要跟上。有的患者在吃靶向药的过程中会出现牙龈出血,牙使不上劲,而且有泪汪汪的感觉。这都是药物带来的毒副反应,病人要注意口腔卫生,按时刷牙。同时还要定期看医生。
门诊见闻
    全国各地的患者千里迢迢来找李峻岭教授,只为得到领先水平的肺癌治疗方案,“李教授的号太难挂了,挂上号就等于成功了一大半”。
韩大爷今年71岁了,在女儿的搀扶下他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走进门诊室,看起来身体瘦弱,走得十分吃力,以至于有些气喘吁吁。
李大夫询问他的病情,老大爷用略微颤抖的手抹起了眼泪,李峻岭立刻起身,抽出纸巾递给韩大爷,安慰道“不哭了哦”。女儿说“他近一年来情绪不太好,比较容易伤感,我们家乡的医生开了一些药,就是控制情绪的。”
李峻岭细细翻看着病人厚厚的病例与影像资料,嘱咐道“老先生的病例一直都没有整理过,比较混乱。以后的治疗过程你们应记个流水账,就诊时就方便很多。因为后面的治疗建立在前面的治疗之上,您得把过去的治疗经过整理得很详细才行。”
老大爷脱下上衣给李主任看他的旧有手术创口,李峻岭问“是不是瘦了?”,“嗯,瘦了40斤。”韩大爷说,“快穿起来吧,小心着凉。我今天只是把病历从头到尾给您整理了一下,后续我还要了解您目前的状况,这样才能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
李峻岭提醒,就诊前需带齐以往的病理诊断、治疗经过、各阶段的影像学资料等,这样医生才好做全面判断。看一次病很不容易,一定要按照这个来准备,才不枉病人跑这一趟。
    李峻岭教授很心疼自己的患者,担心他们大老远白跑一趟、担心他们面对肺癌太过恐慌、担心他们接受治疗副作用大.....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
虽然出门诊时间紧、任务重,可他也乐意说一些让患者开心的话,他觉得“死亡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是比较遥远的事情,但肿瘤患者需要突然面对这个话题,这对于他们来说是很痛苦和恐惧的,既然来到我的门诊,多是出于信任,那无论从我的言论、表情以及制定的治疗方案都可以在有意无意间传达给他们信息,影响他们的状态。”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说,来到李教授门诊还没开始治病就好了一大半,因为这里充满信任和希望。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