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不喜欢怨妇,像从苦水中拎出来一样,浑身都是负能量,即使是怨妇自己也不会喜欢。
可人到中年,就像一头扎进了一个“怨妇陷阱”里一般,抱怨控制不住。
要想不成为怨妇,首先就要搞明白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人会成为怨妇?
怨妇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很少有人从一开始就想当怨妇,那些不满和抱怨,一定是在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改变现状之后,才开始逐渐弥漫开来的。
比如,女人结婚的时候,都对未来充满想象,然后逐渐发现,结婚后自己变成了保姆,男人不爱做家务,回家就打游戏。沟通无效,离婚好像又不太现实,继续生活有太多压抑和不满。那要怎么样?抱怨、唠叨、指责,是一种让自己心理平衡的办法。
怨妇更关注情绪而不是解决问题 感性的人永远都比理性的人更容易成为怨妇。因为怨妇有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指标就是更关注情绪,而不是理性地去解决问题。
他们觉得自己受委屈了,受伤害了,所以就要把情绪表达出来。于是就说啊,哭啊,抱怨啊,但是事实已经发生了,损失的已经损失了,如何去补偿呢,或者如何去解决问题呢,他们却不怎么去关心。
怨妇有推卸责任的习惯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女人当中怨妇的比例比较高,因为有些女性的独立意识不太强,附庸思想深厚,她们依赖性更强,认为自己人生的责任以及幸福的责任都在男人身上。
这种人不愿意面对自己的软弱和无能,为了逃避人生的失败感,他们喜欢靠指责别人来排解自己内心的痛苦。但越是把责任都推到别人身上,他们越会失去自我改变的机会,变得固执、偏激,深陷在怨妇的境地中不能自拔。
人的情绪都是需要宣泄的。完全不抱怨的人其实是不存在的,想让自己一直快乐,情绪连个高峰低谷都没有,那也是一种精神虐待。只是,要掌握好发泄的尺度,是人控制情绪,而不是让情绪控制人。
合理发泄情绪,不让自己沦陷在怨妇的深渊中,有以下几个办法:
抱怨要适度 抱怨要点到为止,不能没完没了。要提醒自己,每次说到几分钟不要再说了,就表达的语言信息量来说,几分钟足够了,能明白的人一定可以听得进去,听不明白的人多说无益。
尤其是对孩子,一个唠叨的父母,会让孩子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被动的承受者最不喜欢这种语言暴力。说得太多,对方反而会走向逆反。
沟通方式很重要 对方令你不满了,是完全可以通过正当方式来表达的,不一定要喋喋不休地去抱怨。直接说“你这样我很不喜欢”更能让对方明白自己的需要,很多人都用了错误的沟通方式,比如暗含指责的,“你要是爱我就不会这么做”,这种上纲上线的方式对方是很反感的。
降低依赖心理 爱抱怨,是人格不成熟的特征之一,也是人际关系中的最大毒瘤。在《不抱怨的世界》中,作者威尔·鲍温这样描述这种行为,“抱怨就好比口臭,当它从别人的嘴中吐露时,我们就会注意到;当从自己的口中发出时,我们却浑然不觉。”而要停止抱怨,就要学会自己承担生活的责任。
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生活拥有选择权。强者多强在心态上,他们总是更注重行动,不依赖于别人去解决问题。
修正性格弱点 爱抱怨的人往往都是悲观又敏感的,他们深感自己的内心弱小,会把很多正常的生活矛盾和无意识的冒犯理解为“因为我无能,所以你们才伤害我。”而抱怨令他们觉得自己的尊严得到了维护。
不从内在真正强大自我,人就没有办法摆脱失败感。“为什么懂得那么多道理,却还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道理之所以不能变成实际行动,是因为人的自控力和人格的完整密切相关。人生很多事,都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停止做怨妇,才会发现,原来世界可以那么美。据微信公众号:晚睡(ID:wanshui01)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