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电子报 > 正文

孩子太宅易患糖尿病

2017-09-05 05:02:28来源:健康时报|分享|扫描到手机
  健康时报记者  王小磊
排除遗传因素,“小糖人”大多是宅出来的,
宅在家里玩电脑、熬夜追剧、只吃不动,这些被家长放纵的习惯,其实都在慢慢损害孩子的健康。
专家简介:
孙子林,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擅长:甲状腺疾病、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高血压、肾上腺以及垂体等
出诊时间:周二全天   高珊,北京朝阳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擅长:糖尿病、肥胖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围绝经期综合征等
出诊时间:周二上午、周三上午   都是电子屏幕惹祸
近日,英国伦敦大学圣乔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每天坐在屏幕前超过3小时的孩子,不仅体重偏重,而且患糖尿病的风险也较高。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孙子林指出,孩子盯着屏幕导致患糖尿病的风险上升,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正是因为他们沉迷于电子产品,久坐少动。“又宅又懒、缺乏运动,使人体血糖的利用率和转化率下降,脂肪堆积,从而引起肥胖,肥胖又与糖尿病的发生成正比。”
此外,孙子林表示,糖尿病的发生和人体的内分泌紊乱相关,而游戏中一些恐怖、暴力等场景会储存在孩子的大脑中,对他们的心理情绪会产生影响,间接增加了糖尿病的发生。“尤其是睡觉前,屏幕的光照和电子设备发出的声响会长期刺激孩子,易引发孩子的焦虑,长时间处于精神紧张和高压状态便很容易滋生糖尿病。”
北京朝阳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高珊介绍,为了保护孩子视力,进一步减轻儿童糖尿病的患病风险,美国提出了一个“520”行动口号,“其中2指的就是孩子看各类电子屏幕的时间,每天累计不超过两个小时。”另外,专家还建议孩子要遵从20-20-20原则:使用电子产品每20分钟就把视线移到离屏幕20英尺(约合6米)以外的地方,保持20秒或更长时间。
睡眠少风险会更高
“孩子每天睡觉前都要看iPad上的动画片,越看越晚,不答应就哭……”
孩子睡觉难的问题让很多家长头疼,殊不知,睡眠不足也会使他们早早患上糖尿病!
美国《儿科》杂志日前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儿童睡眠时间越长,糖尿病风险越低。平均每多睡一个小时,胰岛素抵抗水平下降2.9%,空腹血糖水平下降0.24%。胰岛素抵抗易导致2型糖尿病。
“长期睡眠不足可引发一系列负性生理改变,如交感神经兴奋、应激系统启动,体内皮醇、肾上腺素等‘升糖激素’分泌增加,还会引起胰岛素抵抗,使血糖升高。”高珊医生介绍。
那么,胰岛素抵抗与血糖之间又有怎样的关联?高珊指出,胰岛素抵抗是人体内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机体代偿性的分泌过多胰岛素产生高胰岛素血症,以维持血糖稳定。这种状况如果长期得不到改善,将引发糖尿病。
要规避糖尿病的风险,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只包括规律饮食和积极运动,还应注意一天的睡眠时间。孙子林指出,其实睡多睡少都不利于健康,关键是应保持规律的作息,不管周末还是平时,按时睡觉和起床。比照美国“全国睡眠基金会”对各年龄层人群提出的睡眠建议,3~5岁建议睡眠时间是10至13小时、6~13岁在9至11小时、14~17岁要睡够8至10小时。此外,孩子们应在睡觉1小时前避免手机和电脑的光线刺激,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
高热量是罪魁祸首
糖尿病的发病因素中,“吃”占了相当重要的比例,我国的小胖墩型“糖娃”越来越多。一日三餐,大鱼大肉伺候,高蛋白、高糖、重油盐,积少成多就导致了孩子摄入过多的能量未能及时被转化利用,造成体重超标,催生糖尿病的发生。
“10几岁的孩子放寒暑假在家一宅,碳酸饮料当水喝,狂吃蛋糕、汉堡等高热量食物,短短一假期竟查出得了糖尿病!”这样的例子在高珊的门诊中太常见了。
更危险的是,很多2型“糖娃”是酮症昏迷后被查出的。孙子林介绍,2型糖尿病专爱找胡吃海喝,不爱运动的胖孩子。“1型儿童糖尿病有典型的‘三多一少’表现,但2型糖尿病患儿病情发展较慢,一旦发现孩子恶心、呕吐、腹泻、呼吸有烂苹果酮体气味、皮肤变得干燥没弹性等,要警惕是酮症酸中毒。”孙子林也提醒,2型肥胖“糖娃”多有黑棘皮病,脖子、腋窝和关节皱褶处出现深棕色棘状皮肤,家长一定要留意这些特征。
另外,当夜尿1~2次的孩子突然夜尿增多,并在排尿后饮水,家长就应该警惕了;还有一些肥胖的孩子可能会出现体重突然下降、大孩子能诉说感觉疲乏,遇到这些情况时,就应该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做检查了,早发现,及时治疗,避免出现糖尿病昏迷或其他危重症情况。
临床中,为使这些初发2型糖尿病儿童缓解病情,特别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高珊介绍,治疗时通常会在开始的一周内使用胰岛素治疗,同时合用口服降糖药。需注意的是,糖尿病一旦产生就无法逆转。因此当孩子血糖稳定后,也要定期监测血糖,科学制订适合其生长发育的合理膳食结构,保证三餐规律。家长更不能让孩子盲目节食和轻信偏方减肥,或进行过高强度运动。
在儿童糖尿病的治疗中,家长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高珊也呼吁:“家长要重视孩子的每次体检,密切监测孩子的健康指标。发现体重明显增长异常,要及时就诊请医生评估指导,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另外,对于“小糖人”,家长也可以做好家庭记录,在每次复诊时把这些记录带给医生,以便医生全面了解孩子的情况,利于糖尿病治疗方案的调整。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