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兵之道,必有主将冲锋,用药亦如是。方中诸药,必有一为主,即君药。
自古至今的名医们,皆有擅用之药,将此一味,运用于诸方中,克无不胜,甚是奇妙,并因此而得名。
张景岳擅用熟地
明代著名中医、浙江山阴张景岳,为温补派代表人物,擅用熟地,且多有奇效,他的《景岳全书》所定新方186首中,使用熟地黄的就有48首方,由此得一雅名“张熟地”,此书至今仍为中医临床的指导。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陈燕清点评:千古名方六味地黄丸,对大家来说,必是耳熟能详。而在六味地黄丸中,便是以熟地黄为君,它是滋补肾阴的基础方剂。除此之外,常用成方金匮肾气丸(即桂附地黄丸、八味肾气丸),左归丸,都是以熟地为主要成分。
中医认为,熟地药性甘温,有补血滋阴,填精益髓的功效。
现代研究更是发现,熟地有抗肿瘤,抗衰老,抗氧化,调节免疫功能,保肝,改善肾功能,降血脂,降血糖的药理作用,一般可用于发育不良、老年痴呆、免疫功能低下、贫血、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的治疗。
临床可以用熟地泡酒或者是做成熟地膏进补,有补肾作用,但是熟地性质滋腻碍胃,容易引起腹胀、消化不良等问题,这个时候可通过配伍陈皮、砂仁等药物缓解上述副作用。当然,在使用前最好能够咨询一下医生,是否适合用。
刘鸿恩擅用乌梅
青梅经炮制而成的乌梅,虽是个食物,但清代名医刘鸿恩却用它治疗各种内科杂病,他评价乌梅“毫无邪性,可以多用,可以独用,可以与一切补剂并用”。一本《医门八法》,更是刘鸿恩专门为乌梅所创之书,全书列病六十余种,治杂病之方70%以上用到了乌梅。刘鸿恩将用乌梅治病的理论发挥到淋漓尽致,不枉“刘乌梅”之称。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陈燕清点评:乌梅药性酸平,具有敛肺止咳、生津止渴、涩肠止泻、安蛔止痛的功效。任何器官组织都有虚损的可能,乌梅的收敛作用就可帮助身体坚持住,强壮起来。
用来治疗慢性肠炎、慢性菌痢及胆道蛔虫症的著名方剂乌梅丸,即以乌梅为主要成分。该方剂有一定的镇静、镇痛、解热作用,同时还可促进、保护脑功能,被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乌梅是药食两用的中药,炎炎夏日的那一碗酸梅汤,即为乌梅所制。乌梅50g,陈皮5g,丁香、桂皮少许,煎汤后加适量冰糖即可,具体用量可根据喜好自由掌握。夏天炎热,热邪耗气伤阴,人体津液受损,会出现口渴的情况,乌梅味酸,能促使人体化生津液,津液足则口渴就能减轻或消失。
孔伯华擅用石膏
京城四大名医之一的孔伯华有“孔石膏”的美誉,其擅用石膏一药,以治温病著名,被世人所景仰。孔伯华的石膏之用,实源于对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白虎汤”的深刻领悟,白虎汤仅以知母、石膏、炙甘草、粳米四味药组成,是治疗高热的经典名方。孔伯华认为石膏清热的同时,并不像其他苦寒清热药那样,会伤胃气,因此看中石膏,得以发挥。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陈燕清点评:石膏性大寒,味甘辛,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功效,至今石膏配伍后,仍是治疗外感发热、小儿发热的主药,除此外,现在多用石膏来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疾病。而生石膏对体温调节中枢和发汗中枢有抑制作用,还有镇痉、抗渗、抗过敏、抗炎的药理作用。
以石膏为主药的还有一个名方“玉女煎”,是治疗因胃火旺、阴虚引起的牙痛、齿松动的常用药。选用石膏,清火时不会引起肾阴损伤,较其他苦寒药来说入药较好。
石膏并没有补性,一般不做食疗使用。生活中石膏多用来点豆腐,即石膏豆腐,可增加钙含量和豆腐硬度。临床上,煅石膏具有收湿,敛疮,生肌的功效,煅石膏加水用来做骨折术后固定的模具。
陆仲安擅用黄芪
黄芪是最常见的补气中药,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的功效。黄芪治病,虽古代早有使用,但京城名医陆仲安更为擅用,且治疗更有奇效,因此得“陆黄芪”之名。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消化科主任陈延点评:黄芪性温味甘,归脾、肺经。常用的药方有用于治疗气虚导致的疲倦的补中益气汤等。
日常生活中若出现以下四种情况,可用黄芪制作简易的食疗进行调补。首先是体位性低血压者,很多人在蹲久了的情况下突然站起来会出现头晕的情况,这种情况中医认为是清阳不升,清窍失养,可用黄芪进行调理。二是很多人在进食后觉得疲倦,想睡觉,这种情况也属清阳不升。三是各种脏器下垂,如胃下垂、子宫脱垂等,中医认为此属于清气下陷,可用黄芪调理。还有一种则是乏力气短情况,当发现自己有气无力,说话声小,说话时间长或劳累后就觉得气短时,不妨试试黄芪。
黄芪调补最常用的方式就是煲汤,如西洋参黄芪养生汤、黄芪大枣汤、黄芪老鸭汤等,一般黄芪一次放15~30g即可,四种情况相同。但黄芪性升偏补,长期服用易上火,因此,阴虚火旺或易上火者要谨慎服用。
陈平伯擅用柴胡
清朝名医陈平伯特别喜欢使用柴胡治病,他把《伤寒论》中的“小柴胡汤”加减变化出2000多个方子,几乎方方不离柴胡一味,因此后世称他为“陈柴胡”。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消化科主任陈延点评:柴胡,性寒味辛、苦,有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的作用。
即便流传至现代,小柴胡汤依旧乐为医生们所用。
比如身体偏虚弱的人若是出现感冒发热,以及口苦口干等症状,就可以用小柴胡汤治疗,有很好的疗效。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证明,小柴胡汤对拮抗肝癌、肺癌、结肠癌等肿瘤,预防其恶性转化具有一定作用。
除此外,以柴胡为主药的常用药方柴胡疏肝散,适合于肝气郁结,情绪不舒引起的胃胀、胃痛、胁痛、头痛、月经不调、痛经等病症。
由柴胡、芍药、枳实、甘草四味药组成的四逆散,适合于阳气被郁引起的手脚发凉,而与虚证不同的是,这种手脚发凉在活动后发凉会好转。
需要注意的是,柴胡属于祛邪的药物,在临床上的用途很广泛,但其不属于补药,较少作为生活调补之品,生活中不可随意食用。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