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电子报 > 正文

乳癌康复还有几大关

2017-03-31 14:30:54来源:健康时报|分享|扫描到手机

  相关阅读:近日,在由国家癌症中心、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主办,辉瑞中国支持的首届“中国乳腺癌全程、全方位管理首席专家论坛”上,50余位来自乳腺癌、心血管、骨科、内分泌、妇科、中医和精神健康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宣布在全国范围内成立“乳腺癌健康管理联盟”,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乳腺癌全程全方位管理新模式。

  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说,在接受了针对乳腺癌的治疗后能够战胜肿瘤是非常幸运的,但是要笑到最后还是有一些考验在等待,例如由于年龄、激素水平等多种因素诱发的心血管、骨科、内分泌、心理等问题。

  精神压力

  患病20年后

  复发只因精神打击

  中国肿瘤内科学创始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燕:这里我特别想强调一下乳腺癌患者的精神心理问题。许多西方国家的研究材料称,70%的乳腺癌患者都患有抑郁症,在我们中国虽然不至于如此,但我们仍要意识到精神心理问题对疾病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女同志患病后,往往会涉及到自身形象、夫妻关系、更年期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而她们的精神和心理健康更值得关怀,但也往往是患者本人和家属都容易忽视的。

  我举几个例子。我的一个乳腺癌病人已经康复20年了,结果因为她的先生意外死亡,沉重的精神打击最终导致她乳癌复发,非常可惜。我们医院建院近60年,大概有60多位女同事得了乳腺癌,在我的记忆里,只有三位是死于乳腺癌本身,而且她们的死亡都跟精神抑郁有关。其中一位是我的同学,她的先生也是我们医院的教授,他非常爱国,年轻的时候参加过青年军,忽然一下子说他是特务,结果我这个女同学就受到打击了,导致精神抑郁,最终死于乳腺癌。另外两位同事也是家庭出现了非常不幸的事情,导致病情恶化而去世。

  心血管病

  患者心血管死亡率

  超癌症本身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力衰竭中心主任张健:通过临床统计数据发现,在诊断年龄大于66岁的乳腺癌患者中,心血管事件死亡率甚至超过了乳腺癌本身的死亡率。

  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4方面:第一,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使用到对心脏有毒性的药物,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甚至心力衰竭;第二,有些药物会造成脂质代谢障碍,如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随着雌激素的下降,血脂异常的发生率本身就会明显上升,对心血管健康构成进一步威胁;第三,放疗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心肌即时损害;第四,年龄较大的乳癌患者,还常常伴发心血管疾病。

  对于这些患者,如果我们只关注肿瘤的治疗,而忽视了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防治,那么很容易出现各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阜外医院目前已经成立了北京市首个肿瘤心脏病门诊,就是为这类患者服务的。

  骨关节病

  超七成患者

  会有相关症状

  江苏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何畏:乳腺癌患者的骨骼健康也是经常被忽视的问题。特别是接受内分泌治疗的患者,因为要切断雌激素的来源或抵消雌激素的作用来阻止或延缓肿瘤细胞的生长,所以随着体内雌激素水平的下降,钙质的流失速度加快,就会对骨骼造成一些影响,如骨质疏松、关节疼痛、骨折等问题。

  我们医院大概回顾性调查了1千多个乳腺癌患者,主要是绝经后的女性,她们出现骨关节症状的比率是72.9%。相比外国人,可能中国人更容易出现骨关节酸痛、晨僵等症状。此外,患者肌肉疼痛、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率也比较高。这就提示乳腺癌患者要格外关注自己的骨丢失和骨健康,要定期去内分泌科或骨科评估一下骨密度和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需要治疗的要听取专业医生的意见。

  乳腺癌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妇科内分泌的问题,如卵巢病变、子宫内膜病变等等。

  生育需求

  年轻患者治愈后

  很想要宝宝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副主任马飞:中国乳腺癌的发病年龄比西方国家早10年,再加上近年来疾病的年轻化趋势,出现很多25岁以前的乳腺癌患者。虽然乳腺癌治疗会对女性的子宫和卵巢造成一定的伤害,但很多年轻患者在治愈以后,仍然会有生育的需求,尤其是现在国家放开二胎政策后,更多的病人肿瘤治疗以后,不光要孩子,还想要第二个孩子。这就需要我们在生殖领域给予患者更多的考虑。

  我们医院去年跟北京妇产医院共同建立了国际生殖力保护中心,中心在技术方面得到了德国绝经学会的帮助。如果遇到有生育需求的育龄患者,我们可以在她得病的时候,把卵巢组织冻存起来,等康复之后,再通过辅助生殖技术把卵巢组织移植回去,这样就可以有效延缓卵巢早衰的问题,有助于患者怀孕。

  从去年中心成立至今,妇产医院生殖库已经冻存了大概80例患者的卵巢组织,去年已有第一位患者完成了移植。整理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