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心好意给他提建议,他却说我在控制他。”
“我也尝试与他好好沟通,但他完全关闭了交流的大门。”
“个别离家出走的孩子根本不跟你沟通,紧闭的小嘴像刘胡兰一样。”
……
同时,也还有那ô一群年轻小辈也在自己的圈子里吐槽跟长辈们的无法沟通。
好好说话就那ô难吗?
其实,好好说话,说的就是交流的事儿,而交流,也许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它让“我”成为“我们”。“我们”不仅代表着归宿感,还代表着强大的力量。
不幸的是,在日常交流的过程中,我们ÿ天都在制造彼此交流的“巴别塔”(或称通天塔,指沟通的阻隔。)——用“我的”语言与对方交流,而不是用“我们的”语言。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看不见对方真实的存在,不知道对方在使用什ô语言。
典型的“巴别塔”交流,就是交流中存在的“泰迪幻觉”。说的是一个三岁的小男孩安安有一个漂亮的泰迪熊。它是一个完美的陪伴者,它百分之百听他的话。安安出门,告诉泰迪熊乖乖地在家等他。他回来时,泰迪熊果然乖乖地等他。“陪我睡觉!”安安说。泰迪熊果然陪他睡觉。“翻跟头!”泰迪熊果然翻跟头……
而在现实社会关系中,很多人在用安安与泰迪互动的模式与他人互动。他们把“完美泰迪”的形象投射到对方身上,与自己想象的泰迪对话。如果对方的反应与他们预想的泰迪一样,一切安好。如果对方不像泰迪那样反应,他们就会深深受挫,指责甚至攻击对方。
美国心理学家帕萃丝·埃文斯在《不要用爱控制我》这本书中,将这种看不见对方真实存在的状况称之为“泰迪幻觉”。陷在“泰迪幻觉”中的两个人,经常鸡同鸭讲,或者各说各话。
然后,就会出现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无效的交流模式:
阳奉阴Υ型:“你说得对!”然后我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做。
息事宁人型:“好~好~好!”然后心不甘情不愿、敷衍了事地去做。
对立Υ抗型:你让我上东,我偏去西;你让我坐着,我偏站着。
躲闪打岔型:“你的作业还û写吧?”“今天天气真好!”
沉默退缩型:“你有什ô想法就说啊!”沉默~沉默~沉默。
其实,好好说话û那ô难,总结一下,有效的交流有5个秘诀,大家不妨试一下:
善意对待 尽量从对方的话语里找到合理的可以相信的部分。这是沟通的基础。
共情 把自己放到对方的λ置上认真倾听,根据对方所说的内容,理解认可对方由此而产生的情绪。(任何主观的情绪从个人感受的角度都是有道理的。)
询问 一个关切的询问可能打开对方关闭的心扉。比如“我看到你最近很不开心,能告诉我发生了什ô事吗?”另一个技巧是表达自我,多说“我信息”,少说“你信息”。比如,“听你那ô说,我感到自己被否定,觉得自己似乎怎ô做都不对。”而不是“你总是这样,我到底该怎ô做你才满意?”
合适的表达自我 尽量用“我感到”“我想”“我理解的是”等句式表达你的想法和感受,避免给对方指责、攻击、评价的说法,否则对方会拒绝与你交流。
尽量保持尊重的态度 平等、尊重是有效交流的前提,尽量保持健康的交流氛Χ,如果负面情绪过于强烈,可以暂停交流,等情绪平稳后再沟通。这为有效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情感氛Χ,这也是对方最先捕捉到的东西。
如果我们都掌握了交流的技巧,好好说话就不会太难了,也许下个春节,就可以过得更加愉快些。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