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主任委员,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主任罗颂平:
作为一名中医妇科从业者,在自己的临床以及科普讲座的过程中,我很欣喜地看到,中医妇科给广大女性带来希望。
现代社会,很多女性步入四五十岁时还正是家里的主心骨,上有老下有小,身兼女儿、儿媳、妻子、母亲等多重身份,里里外外一把手。可我们的身体却正面临着挑战,四五十岁的年纪正值更年期,卵巢功能的衰退可能带来一连串的影响,最常见的是月经失调,而工作、家庭生活两头担,劳累、心烦、腰酸背痛、睡不着……
女性从青春期、育龄期、更年期到老年期的过程,好比人生的春、夏、秋、冬。
中医理论上以七年为女性的一个生长周期,从7岁到35岁这段时间,即“一七”到“五七”是人生的上升阶段,“五七”到“七七”则是下降阶段。一百年前,女性平均寿命大概只有50岁左右,所以当时的人们便将从“五七”到“七七”视为衰老阶段。但随着生活水平和医学的进步,百年后的今天,很多地区女性的平均寿命高达七八十岁,更年期后的岁月可能占现代女性一生寿命的1/3比重甚至更多。
生活条件好了,生活质量提高了,我们的寿命也延长了,以前不成问题的问题就出现了。这就是为什么更年期会让越来越多的女性感觉到苦不堪言。
更年期是绝经前后的阶段,平均有3、4年的时间。进入这个阶段后,受困扰的女性常见的症状包括:汗出、潮热、头晕、心烦、爱发脾气、睡不着、腰酸背痛等,还有的人会出现月经紊乱、阴道干涩,或是手脚甚至脸部出现轻微的肿胀。
看到大家的痛苦,我不禁感叹,女人进入了绝经期,人生就像进入了秋季一般。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眼前就是一片沙漠了,中医妇科的发展和完善可以帮助进入绝经期的女性开辟一片新的绿洲。
从中医角度来看,更年期的女性阴阳不平衡中以阴虚者多见,宜适当养阴润燥。人到中年乃至更年期时,饮食要清淡点,油腻、燥热东西少吃点。另外,绝经期的女性可在咨询医生后,将几味中药加入日常的烹饪中,在家就能烹制出独家的有食疗效用的料理。
结合这个阶段女性可能出现的一些症状,介绍部分有针对性的药食同源食材,供大家询问医生的时候做个参考:
阴虚潮热、出汗、烦躁、失眠者,可用沙参、玉竹或石斛泡茶、煲汤;
月经量多、贫血血虚者,可以用当归、枸杞、阿胶、熟地,或是黄精、桑葚、红枣、黑枣、黑豆等食材来煲汤养血;
上火、燥热,出现脸红、口干有口气者,可选清热润燥的桑叶、菊花、枇杷叶煮水,或适当吃些枇杷果、雪梨、甘蔗、马蹄等;
大便干燥、便秘者,可用生地煮水、煲汤;
如果平时没明显不适症状,想养阴润燥则可适当选用银耳、山药、百合、莲子、蜂蜜、麦芽糖(饴糖)煲点汤或糖水喝。
作为一名女性,同时还是一名中医妇科的大夫,我在和来自社会各界的朋友交流时,经常会被问及自己的日常养生保健的要点。其实,我的保养很简单:内外兼修,形神兼顾,注重生活质量,享受生活乐趣,养心亦养体。其实,对于各年龄段女性的养生和保健,我也是给予这样内外兼顾的建议。
辞旧迎新,收获和前进并存。希望中医妇科能够让处在人生春、夏、秋、冬各年龄段的女性都能获益。
学会简介
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成立于1984年,2013年完成第五届委员会换届,肖承悰、尤昭玲为名誉主委;金季玲、丁丽仙为顾问,罗颂平为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为王小云、齐聪、杜惠兰、陆华、金哲、赵瑞华、赵新广、胡晓华、侯丽辉、韩延华、傅萍教授。目前,全国已有26个医院的中医妇科通过国家中医药局的重点专科验收,并有18个被遴选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专家推荐
罗颂平: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主任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主任。擅长中西医防治反复自然流产、月经病、不孕症等。出诊时间:周一下午,周二、周三上午(岭南名医门诊)
肖承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国家级名老中医。擅长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不孕症、月经病、妇科疑难杂症。出诊时间:周二下午、周五上午(国际部)
尤昭玲: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国家第四批名中医继承指导老师。在妇产科不孕症、卵巢早衰、宫腔粘连、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疑难病证的诊治上,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出诊时间:周三全天、周五全天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