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时报全媒体记者 王小磊 任嘉霖) 聚焦基层医疗发展与创新、搭建全产业链交流平台、分享优秀诊所实践。2017年12月12日,由健康时报、平安万家医疗联合主办的“中国基层医疗发展高峰论坛暨万家模式研讨会、中国优质基层医疗机构(TOP100)授牌典礼”在北京举行。
中国基层医疗创新发展平安万家模式启动仪式
聚焦基层医疗发展,缓解看病难问题
大力推进基层卫生事业的发展,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是近年来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首要任务。但据国家卫计委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3月底,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占比达到93.4%,接诊人数却仅占总诊疗人数的53%。大医院一床难求、小医院门可罗雀。“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组成,不仅依靠单一公立医院或者公立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应起到主力军作用。”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在会上指出。
基层诊所能够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分流医院压力,切实解决“看病难”问题,却存在量大、面广、缺乏管理等问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刘远立认为,“强基层是手段,根本目标是让老百姓能够得到便捷、有效的服务。”那么,如何推动诊所在内的基层医疗机构转型升级,平衡充分发展?平安集团旗下的平安万家医疗经过探索实践,提出了“标准+系统+服务”三位一体的解决方案。
“标准”是准入和服务升级抓手
基层诊所跨出第一步很容易,难的是标准认证。2016年,平安万家医疗联合JCI(联合国际委员会)、DNV GL等权威国际医疗质量体系认证机构,打造“国际标准,中国实践”的本土诊所认证——万家认证标准,以鼓励更多诊所经营者重视诊所标准建设。
认证标准以病人为中心,既注重确立标准,又重视持续流程改进。涵盖诊所的运营管理、医疗质量管理、服务能力三方面。通过评审的优质基层医疗机构将被授予三星、四星、五星等级证书。“这一评审的出台让基层医疗机构有章可循,百姓手握标准看病也更有信心了!”平安万家医疗董事长兼CEO范少飞如是说。
平安万家医疗董事长兼CEO范少飞
在认证标准基础上,平安万家医疗在2017年举办第二届“中国优质基层医疗机构(TOP100)”的评选活动,使中国优质基层医疗机构更具公信力,更符合基层医疗的发展需求。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黄宝新介绍,目前,平安万家医疗平台已聚拢了超过5万家诊所。截至2017年10月,上线平安万家医疗平台的诊所中,五千余家已通过万家三星认证标准。四星实施的诊所主要是在上海、江苏、深圳、武汉、重庆等地区,包括齿科、中医、综合门诊部及体检中心。
“系统”是业务和服务承接载体
一套好的医疗系统能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速度、提供优质的医疗技术水平,并把医疗中存在的风险降到最低。平安万家医疗经过多方的认证尝试,打造了万家云诊所系统。
万家云诊所的“语音病历”功能解决了手写或常规医疗SaaS系统中医疗语音识别率已到95%,真正降低了电子病历输入耗时耗力、降低接诊效率的现象。同时平安万家医疗与梅奥知识库合作打造的系统让医生可以在诊断、用药建议和患者指导上有所依据、有所提高。
此外,万家云诊所引入了人脸识别技术,准确、快速核实客户身份,解决了人工审核方式效率不高、识别不够准确的问题,刷卡(身份证或医保卡)拍照时即进行人脸识别、身份确认,准确率可以到达99%以上,解决控费风险问题。
“服务”是助力诊所发展关键
诊所转型升级过程中,标准是抓手,系统是载体,而赋能是关键。国内门诊部、诊所95%以上是自负盈亏的非公立医疗机构,需要通过“内增体质,外连资源”双轮并举,提高诊所经营水平,拓展业务营收渠道。
圆桌论坛
以云诊所平台为载体,平安万家医疗集合诊所产业链及平安集团资源,构建了9大赋能体系。既有“内增体质”的赋能项,如认证评审、运营及医疗业务培训、人才招聘、系统平台等,又有“外联资源”的赋能项,如集中采购、企业服务、营销、金融服务、医疗产品等,并且积极推动诊所与政府医保、与商业保险相连接,为诊所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以“标准+系统+服务”为核心的平安万家医疗模式是一套创新解决方案,不断为诊所发展注入新动能,促进社会医疗资源的均衡配置,夯实分级诊疗塔基。
(运营:杨丽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