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超声与颈动脉斑块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孙 葳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主动来神经内科,要求做颈动脉超声检查。这是好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人并没有真正理解颈动脉超声的意义,反倒带来了不必要的焦虑和恐慌,造成了过度要求检查和治疗。颈动脉超声到底能查什么病,它的检查结果该怎么看?听我一一道来。
颈动脉超声能查哪些病?
颈部血管超声可以检查颈部多支血管,包括颈动脉系统和椎动脉。通常的“颈动脉超声”说的是颈动脉系统。
它可以“揪出”的疾病有:最常见是颈部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包括斑块形成,严重时造成的血管狭窄甚至闭塞。其次还可以检查:某些类型的血管炎(如大动脉炎)、血管夹层(如颈动脉夹层、椎动脉夹层)、放疗后颈部血管狭窄、纤维肌发育不良、动脉瘤、颈静脉疾病等。
什么是内中膜增厚?什么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管狭窄?
这些是颈动脉超声检查报告里的常见用词。
血管壁包括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内中膜厚度(IMT)指的是血管壁内膜和中膜的厚度,随着年龄增加IMT逐渐增加。IMT反映了血管的年龄,打个比方说,就像皮肤会随年龄增长皱纹一样,IMT增厚反映了血管壁的老化。平均年龄每增长10岁,IMT增加0.01cm。超过0.10cm诊断内中膜增厚。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简单讲就是脂质在血管壁沉积造成斑块,也是血管壁的一种病理性老化过程。打个比方说,就像水管内壁生锈了、管壁增厚变厚,水流量减小一样。
各种病因可以导致血管腔狭窄,最常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打个比方说,就像水管壁生锈、管壁增厚、水管内径会变细狭窄。
内中膜增厚经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增厚到一定程度就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了(但是内中膜增厚并非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并不一定会发展成斑块。内中膜增厚还见于高血压病、老龄等)。斑块严重到一定程度,或者破裂继发血栓形成,就会导致血管腔狭窄。比较小的斑块不会导致狭窄,此时不需计算狭窄率。
血管狭窄70%是什么意思?
这是很多患者的疑问,一拿到报告就会问医生。
简单讲,血管狭窄70%就是指“堵了70%,还通30%”。
计算血管狭窄率的主要目的在于指导下一步治疗、选择治疗方案。比如无症状颈动脉狭窄70%以上,需要考虑手术或介入支架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50%以上,需要考虑手术或介入支架治疗;闭塞者一般不能再做手术或支架治疗,除少数例外情况;不管手术或介入支架治疗,一般都需要同时进行内科药物治疗。
颈动脉斑块是否会脱落导致脑卒中?
很多人都会问这个问题,为此过度焦虑担忧,实际上绝大多数较小的颈动脉斑块都不太可能脱落。比较严重的斑块有发生破裂、继发血栓形成、血栓脱落导致脑卒中的风险。
斑块经治疗后能消退吗?
根据研究,长期严格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经过超声监测随诊观察,发现有些患者的斑块可以缩小(也称为“逆转”)。但是这是很难的,完全消退基本是不太可能的。
一般来说,我们争取的治疗目标是——不随着年龄进展或进展较慢。
相关阅读
超声结果医生首看IMT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 林梓卿
颈动脉超声报告单上有这么多指标,我们医生第一关注的是IMT,也就是内膜中层厚度,这个是代表在超声检查下发现动脉内膜的增厚情况,常常是动脉硬化的早期表现。
现在这个指标已经被列为心血管风险分层中的靶器官损害中,只要它增厚了,那就提示动脉硬化了,心血管风险就增高了。那么正常值是多少,目前的看法是如果这个IMT超过1.0mm,那就是内膜增厚,如果局限性增厚超过1.5mm,那就定义为斑块形成。
继而我们关注的是斑块的稳定性。什么是斑块的稳定性?就是说,有些斑块,虽然不大,没有造成管腔的明显狭窄,但是却很不稳定,很脆弱,就像一座时刻会喷发熔浆的活火山一样,非常容易破裂,一旦破裂,就会导致血小板,红细胞在这里聚集,形成血栓,导致心肌梗死形成。
而有些斑块,虽然很厚,很大,但是却很稳定,就像死火山一样,几十年都不会有喷发,这种斑块稳定性就很高,很少导致心脑血管事件。所以我们在临床上会见到一些尤其是高龄的病人,各种检查提示斑块一大堆,血管到处有不同程度的狭窄,但是这个病人却没有什么症状,也没有发生过什么心血管事件。而有些人年轻,各种检查没有发现什么斑块,或者很少,但是却发生了好几次心血管事件,这就是斑块的稳定性不同导致的。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