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电子报 > 正文

与心脏病有关的小细节

2016-06-21 08:38:05来源:健康时报|分享|扫描到手机
     以前健康时报科普过,耳垂折痕与动脉硬化有一定关联,提醒了不少读者近日,又有一些类似小细节的研究出来,令人感觉心脏警报无处不在。

口臭

美国预防医学杂志刊登的相关研究显示,由牙龈疾病引起的口臭问题可能会“连累”心脏。北京安贞医院周生来副院长也曾科普说,牙龈疾病引起炎症,损害血管健康,进而引起心脏疾病。

一旦有了牙周病,牙周袋内细菌每天都在通过破损的上皮组织进入血液而引发一过性菌血症。在细菌的作用下,牙周病患者的血管形成动脉硬化的几率比一般人要大,更容易出现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因此保护好牙齿和口腔,也就保护好了心脏。

无名指短粗

英国利物浦大学的研究者发现,如果无名指与食指的长度相同,那么在四五十岁期间患上心脏病的风险,要比那些无名指比食指长的人高出很多。无名指较长与男性的心脏病发病率较低之间存在着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对于女性并不明显。

运动时打呵欠

纽约州立大学的最新研究表明,打哈欠有助于促进血氧和大脑降温。但是,如果在运动的过程中不停地打哈欠,可能预示着你身体的循环系统出了问题,无法将运动产生的热量有效的散发出去。这种表现可能会提示心脏或循环系统问题。

起身时头晕

突然站起来头晕属于“体位性低血压”,很多人都有此问题。但如果头晕持续了几分钟,而且您年龄小于55岁,这可能表明存在潜在的血流量的问题,北卡罗莱纳大学的研究发现,起身头晕的人比不存在这种征兆的人患心脏病的概率高54%。

青少年脸上长痘

青春期长满脸痘痘会令不少人尴尬,但也有好处,就是降低了心脏病发病率。美国流行病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如果你在青少年时期长痤疮,说明青春期睾丸激素含量较高,但今后患冠心病的风险会下降33%。

董蕊编译自美国《预防》杂志网站

耳垂折痕与动脉硬化

《新英格兰医学期刊》在2013年6月刊发文章确认,“双耳征”可能是冠心病的一种表现,而且不仅是冠状动脉疾病的征象,也与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双耳征也叫做Frank’s征,是指耳叶和耳廓边缘有一个明显折痕,呈45°向后方延伸。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谢强解释,这道耳垂折痕在我们国家也称为冠心沟、脑动脉硬化耳褶征。研究报告指出,之所以这个冠心沟和心脏病、血管病有很好的相关性,是因为耳垂为身体要端部位,由结缔组织构成,对缺血相当敏感。动脉硬化导致的血流减少会引起耳垂血管断裂,造成侧向的皱纹。“耳垂折痕虽是预测心血管疾病的一种方式,但要准确判断还应该通过血脂、CT、造影、心电图等检查,结果较为准确。”谢强说,大家照镜子时可多留意耳垂,如果发现耳垂出现对角型折痕,建议及时到医院查一下心脏和血管。 相关报道参见健康时报3月12日1106期16版《耳垂有皱纹当心冠心病》

老年痴呆可能潜伏20年

健康时报记者 黄奇存

我们都知道阿尔兹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越早治疗效果越好。那么这个早能早到什么时候?近日,在由灵北制药主办的2016国际神经精神疾病高峰论坛上,来自西班牙的著名神经病学专家Jose Luis Molinuevo说,阿尔茨海默症是个能潜伏很久的疾病,在其症状出现之前的15年~20年,患者就能被检测出生物学症状。

Jose Luis Molinuevo是西班牙巴塞罗那医院阿尔茨海默症科的主任,无论是临床经验还是研究能力在业界都属一流。他告诉记者:目前,诊断阿尔茨海默症的标准是病理+临床两个方面,但实际上,从长期对患者的生理学监测能够发现,早在这些病理、临床症状发生之前,患者的大脑就已经产生了生理学改变,比如大脑皮质厚度改变。如果能把这项研究广泛用于阿尔茨海默症的诊断及预防,其意义无疑是重大的。

500人就有一位

心肌肥厚者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外科副主任医师 刘 刚

肥厚性心肌病是心脏基因异常引发的疾病,约每500人中就有一例肥厚性心肌病的患者。由于基因异常,患者的心肌肌肉会生长不协调,表现为心肌不对称地肥厚,左心室肥厚明显,而右心室的心肌基本正常。心肌肥厚造成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则称为肥厚梗阻性心肌病。

肥厚性心肌病发病年龄很宽,由婴幼儿至70岁高龄都可能“中招”。他们可能出现心绞痛、劳累性呼吸困难、晕厥等症状,这些症状可以单独发生,也可能多种症状同时出现。

如果病人没有症状且不属于高危病人则不需要治疗,如果没有症状但属于高危病人则需要安装植入式自动除颤仪。有症状的病人可以先选择药物治疗,如果对药物治疗反应不好,可以选择外科手术治疗。

肥厚性心肌病发病具有家族性,所有确诊为肥厚梗阻性心肌病病人的直系亲属都要定期进行超声心动检查。超声心动图是确诊肥厚性心肌病的最常用方法。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