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电子报 > 正文

孩子吃饭 有权威指南啦

2016-05-27 07:57:22来源:健康时报|分享|扫描到手机

5月20日,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发布《中国妇幼人群膳食指南(2016)》,其中《中国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补充了5条关键推荐:1.规律就餐,自主进食不挑食,培养良好饮食习惯。2.每天饮奶,足量饮水,正确选择零食。3.食物应合理烹调,易于消化,少调料、少油炸。4.参与食物选择与制作,增进对食物的认知与喜爱。5.经常户外活动,保障健康生长。
孩子的健康成长
离不开营养的摄入
所以
吃是大家
最关心的话题
新版的
《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
给家长们
提供了很多建议
那么
有哪些
需要家长们
特别注意的问题
一起来看看
专家的解读
培养兴趣先参与
新版饮食指南中,最令人关注的一条便是让孩子“参与食物选择与制作”。2~3岁是孩子饮食行为和饮食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此时,孩子的个性开始增强,也容易出现饮食无规律,吃零食过多,厌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汪之顼教授解释,在这个时期,让孩子接触食物、认识食物,让他增加对饮食的兴趣,培养对每种食物的认识和接受度,才能不挑食、不偏食。
北京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朱文丽教授说,可以带孩子去农田、超市认识不同的食物,培养珍惜食物的品德。还可以让孩子亲手参与食物的制作,吃饭时就不容易“拒绝”自己的劳动成果。这样既增加进食兴趣,又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能力。
最好的零食是水果和奶
对孩子来说,种类繁多的薯片、虾条、糖果总是充满诱惑力。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副主任委员汪之顼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像甜食、糖果、豆类等这些孩子们常吃的零食,无论从食用的安全性还是营养上来说,都不建议经常食用,更不能作为一种奖励。
首先,果冻和一些形状比较小的零食很有可能呛入呼吸道造成危险,而且营养素密度不高,既会打消孩子的食欲,影响正餐的进食,又不能带来营养。所以要为孩子选择健康的零食,最推荐新鲜水果和奶制品。新鲜水果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奶制品还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对孩子的健康非常有益。
新版指南中说要正确选择食物,吃零食的时间点和数量也要注意。朱文丽教授提醒,吃零食不要离正餐太近,每天最好不要超过3次,不要影响正餐的进食。此外,不要养成睡觉前吃零食的习惯,以免影响肠胃及牙齿的健康。
清淡口味从小做起
油炸食品和“重口味”食物对孩子危害很大。朱文丽教授说,经常吃油炸膨化零食易导致儿童肥胖;含糖过多的零食(包括含糖饮料)容易引起龋齿,并含有较多的能量,容易引起儿童超重和肥胖;常吃含盐高的零食会增加患高血压的危险。
关键的是儿童时期会培养出一生的饮食习惯。比如小时吃得较咸,长大后再吃清淡的食物会觉得没有味道,“重口味”会伴随终生。而且孩子的消化系统比较敏感,汪之顼教授建议,孩子的食物越清淡越好。有条件的话,为孩子单独制作膳食,尽量不要用调味品,尽可能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