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共10场,来自医疗卫生健康界的两会代表、委员或部分专家,齐聚人民日报社,
分别就“健康传播”、“健康公益”、“疾病防控”、“互联网+医疗”等10个话题建言献策。
健康时报今天节录部分代表、委员、专家的访谈内容,更多内容请查阅人民网健康视频、文图和健康时报全媒体平台全方位报道。
“全国两会健康E客厅”系列报道①
主持人:
苏婧:清华大学健康研究传播所
参与嘉宾:
殷大奎:原卫生部副部长
刘玉村: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
王立祥:中华医学会科普分会主任委员
黄健龙: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
周富裕:周黑鸭创始人董事长
黄金宝:三生中国健康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何计国: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主任
王宜: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食疗营养部主任
健康E客厅第一场:聚焦精准健康传播










原卫生部殷大奎副部长:东风不压倒西风,西风就压倒东风。如果正规的医务人员不普及科学知识,谣言、伪科学就猖獗。当然,民众健康素养的不足也是谣言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2014年中国居民的健康素养是9.79%,即90%以上的人不具备健康素养。因为不具备,他就不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容易传播谣言。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刘玉村院长:抵制健康谣言,要把“谁来说、说什么、怎么说”三个环节先管好!卫计委应该有一批专家,遇到社会热点问题的时候,站出来说道理对不对。我们的主任委员也要到电视上去释疑。
中华医学会科普分会主委、武警总医院急救医学中心主任王立祥教授:我这几年常到书店翻看营养保健类的书,能看到很多书的内容都不精准,甚至是伪科学的。但数以万计的这类书籍依然在市面上发行。这些信息源一定是科学严谨的、精心设计的、准确无害的,才能有健康信息的精准传播。
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健龙:我母亲已经80多岁,经常玩微信,给我们转发最多的就是跟健康知识有关的内容,其中有不少是健康谣言。我问她为什么呢?她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你是我的儿子我要提醒你。我想有些谣言就是妈妈们在传播的。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何计国主任:希望媒体在解读健康信息时,找本行业的专家,并且不要断章取义。有一年‘啤酒含甲醛’的谣言盛行,我讲了大概半小时,电视台只播了我说甲醛有毒这一句。希望媒体能原声呈现我们的观点!
主持人:
李晨玉:健康时报总编助理
参与嘉宾:
龙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副主任
冯丹藜: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光彩民间儿童眼科医院董事长
陈少波:白求恩公益基金副理事长
王家起:中国应急急救教育科学普及联盟创始人
黄如方:中国罕见病发展中心主任
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龙墨副主任:我们是受助单位,其实是受益群体,社会上有一些怀疑、质疑的声音。所以健康公益的公信力特别重要,我们作为受益的群体,怎么能让捐赠人,让社会捐助者更放心,这可能也是大家比较关注的。
北京光彩民间儿童眼科医院董事长冯丹藜:健康公益要能解决这些患者的实际问题。首先你要有好的技术,要真的能够解决问题。比如说,我们在健康事业上再想参与公益,或者再想做点贡献,如果没有好的治疗效果,我们的努力都会是白费。
中国应急急救教育科学普及联盟创始人王家起:慈善是点,公益是面。公益事业影响的范围可以更宽。尤其是罕见病这个话题,很多人并不是特别了解。比如去年的冰桶挑战,通过这样一个公益活动大家才知道有渐冻人这么一个疾病。
中国罕见病发展中心主任黄如方:大家没有认识到罕见病问题是中国当今非常重要而且必须解决的问题。罕见病如果不及时治,拖垮的是一个家,有了好的治疗,这个人就可以跟正常人一样,完全可以自己生活、工作,为社会创造价值。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