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高端访谈 > 正文

当我老了 有何所依?养老业产研专家共商中国养老对策

2016-12-02 18:25:55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在第九届健康中国论坛“养老产业:融合与升级”主题单元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医院管理研究院教授杨燕绥、民政部培训中心民政政策理论研究所所长成海军教授、西山国际养老总裁翟子文就养老产业如何提升和融合进行了深度探讨。

(健康时报全媒体记者 王月明)当我们老了,谁来养我们?可能每个人都考虑过这个看似遥远实则非常现实的问题。

在第九届健康中国论坛“养老产业:融合与升级”主题单元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医院管理研究院教授杨燕绥、民政部培训中心民政政策理论研究所所长成海军教授、西山国际养老总裁翟子文就养老产业如何提升和融合进行了深度探讨。

杨燕绥:中国老人经济状况不乐观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医院管理研究院杨燕绥教授介绍说,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中国人一生有四个年龄消费高峰,第一个是十几岁,处在求学阶段;第二个是30岁左右,处在成家立业的阶段;第三个是70岁左右,随后一直在下降,在临终前突然有一个拐点提升,是用在了临终前的看病和抢救中。这条消费曲线对很多人来说其实并不理想。而深度老龄社会日本,消费年龄高峰处在55岁~85岁,老人消费,拉动经济,进一步促进年轻人的生产积极性,不让年轻人为老人买单,才能做到代际和谐。

\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医院管理研究院杨燕绥教授

根据调查,近年来养老金和医疗保障指数略有上升,覆盖面不断地扩大,待遇有所提高,但是基金的承受力下降了。而银色经济指数,即老年人的消费能力一直没有提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大龄人口就业参与不足,根据普查数据,人们在劳动力市场停留时间非常短,导致在并不很大的年纪退休后只能领取养老金,经济收入少了,就更不敢花钱了,没有拉动和促进消费,也就影响了年轻一代的工作和收入,年轻人对于老人的供给能力也会减弱,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杨燕绥教授建议,老年人要改善自己的资产结构,做好养老准备,从养老金,医疗保障,老年居住和医养服务四个角度进行准备,也就需要老人平衡好一生的消费,按照财务生命周期,养孩子、买房子、买养老,按照个人生命周期、国家政策做准备。

成海军:养老产业有两大难题待解

“养老产业四大难,土地、金融、政策、人才,每个问题都影响着整个产业的发展。今天主要讨论土地和人才两个问题。”民政部培训中心民政政策理论研究所所长成海军教授介绍。

虽然国土资源部发文对养老用地进行规范,但在市场经济下,企业需要的是土地短时间内在市场获得最好、最快的效益,而不是一定做养老,做养老周期比较慢,所以养老机构的用地现实生活当中还是比较难的。

\
民政部培训中心民政政策理论研究所所长成海军教授

而从人才的角度,成海军认为养老岗位使用人才极度短缺,中国大约有一亿老年人需要照料,还有不少是失能老人。如果是四千万失能老年人按照1:3比例配,需要一千万养老服务业人员,但目前岗位上工作才有40万人。而且还存在学历低,受教育程度低,工作时间长,流动性强,没有职业前景,收入低等问题。一般的全国性工资两千元左右,一个行业只能糊口不能养家,就没有可持续发展。所以还是期待能够有更多的利好政策出台,期待养老产业人才的春天。

翟子文:健康中国离不开健康养老

西山国际养老总经理翟子文认为,从国家发展角度来看,健康中国是一种发展模式,是把公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实现全方位、全周期、保障公民健康的国家发展模式;从居民生活角度来看,健康中国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人人拥有健康理念和健康生活,家家享有健康服务和健康保障的生活方式;从健康事业角度来看,健康中国是一个发展目标,是指人民健康,长寿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健康目标。所以,无论怎样解读健康中国,都绕不开健康养老的话题。

\
西山国际养老总经理翟子文

翟子文介绍,当前,中国养老依然是9073的结构,90%的人选择居家养老,7%的人选择社区养老,3%的人选择机构养老。为了满足养老市场巨大的多元化需求,作为公立养老机构的有效补充,私立养老机构成为养老产业的新生力量。养老机构除了高品质的硬件,专业的人才和配套的软件服务也必不可少,这也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运营:吴茜茜)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