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高端访谈 > 正文

让精神疾病患者回到我们身边

2016-12-02 15:47:54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数据显示,精神疾病成为亚太地区第二大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问题,我国有超过3亿的精神疾病患者,对于如此庞大人群的治疗、康复管理模式,在12月2日第九届健康中国论坛精神卫生分论坛上,多位专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健康时报全媒体报道记者 王 真)数据显示,精神疾病成为亚太地区第二大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问题,我国有超过3亿的精神疾病患者,对于如此庞大人群的治疗、康复管理模式,在12月2日第九届健康中国论坛精神卫生分论坛上,多位专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
第九届健康中国论坛精神卫生分论坛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助理原岩波一直从事精神卫生社区康复模式的研究,他说,今天论坛上几位嘉宾都提到“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其实世界卫生组织也有一个口号,“没有精神健康,就没有健康”,可见精神健康与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大概从2009年开始,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从国外引进一些模式,结合自己的特点建设了“海淀模式”——全程自助化康复链:第一步、封闭式的自助康复;第二步、开放式的院内康复。像院内实习,病人有洗衣房、面包房工作;第三步、家庭式居住康复,病人会到洗车点、超市、工厂做一些工作,可以拿到报酬;第四步、社区康复。像社区老年大学一样,病人可以获得某些技能,体现自身价值,获得社会的认可,进而回归社会。

北京大学护理学院院长尚少梅表示,社区康复模式作为医院和家庭护理之间过渡模式,需要更多关注。这种模式试点成功之后,再不断传播,就可以使更多的人受益,把更多的精神疾病患者从社区转到家庭,在正常环境当中工作和生活。这样,不但可以使患者感觉到非常安定、稳定,也能让患者的整个家庭得到安宁。当然,在这个模式当中,需要康复医生、护士、社工等各个方面的人。

广州馨和社工中心理事长赵娟表示,自己亲身体验过“心灵花语”的线下花店,环境非常美丽,它让精神疾病中最严重的一群人——精神分裂症患者,找到了自己有价值的地方,他们可以在自己有限的精力、时间之内,创造出一些让人惊艳的作品。

“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可能像我们这样,每天工作8个小时、12个小时,他们只能工作4个小时,怎么在4个小时内体现他们的价值?这需要我们因爱而生,用我们的爱心陪伴,让他们能够真正融入到社会,真正让他们的价值得以体现。”赵娟说,需要注意的是,像花店这样的工作情境之中,尽可能避免触发到患者精神分裂的那一点,防止复发。

\
西安杨森公司制药有限公司总裁Asgar Rangoonwala

西安杨森公司制药有限公司总裁Asgar Rangoonwala表示,西安杨森在精神卫生方面的工作,不但在于研发创新药物,更重要的是分享所有患者和患者家属的喜与乐。“对于我们来说,目标是首先要去除歧视,其次就是要更多地了解这个疾病。”以精神分裂症为例,大部分患者最开始的症状是出现幻听、幻觉,但他们却想不到可能患上了“精分”。不但患者自身对于疾病认知很低,他们的家属、身边的人以及社会上很多人都不太了解这个疾病。实际上,这个疾病并非不可治愈,但首先要从了解这个疾病开始。

(运营:吴茜茜)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