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大片《火星救援》正在热映,马特·戴蒙饰演的宇航员马克因为一场巨大的风暴,被小伙伴们“抛弃”在火星上,独自在这个荒凉的红色星球生存了一年左右,最终成功获救。这难免让人们生出疑问:一个人在如此孤独的情境下,忍耐极限到底是多久?
宇航员都有
“抗孤独训练”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神五”航天飞船成功升空。据媒体报道,为了航天计划,中国曾派员前往俄罗斯加加林宇航中心接受培训。其中一位学员吴杰描述的“抗孤独训练”是这样的:一个人,关在一间10平方米左右的木屋里,要整整待三天。这期间不能睡觉,只能按24小时程序做规定工作。吴杰说,困得受不了的时候,他就扯着嗓子,一遍又一遍地唱《铡美案》。训练结束后,另一间屋里受训的外国学员被抬进了医务室,因为熬不下来,他以头撞墙,受了重伤。
即使经过训练,长期处于太空极端环境仍会对心理产生负面影响。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统计全球资料显示,1981年至1989年期间的航天飞机任务后,有34例负面行为征兆和症状的报道;1995年至1998年的“和平”号空间站任务中发生两起精神病性事件。主要表现为严重焦虑等适应障碍、紧张性头疼等躯体障碍及衰弱症等。长期飞行返回地球后,航天员还可能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如美国的女航天员诺瓦克(Novak)不顾后果地追杀情敌事件,使得NASA不得不追溯其选拔期间的精神科检查及心理选拔记录。
普通人的
“孤独极限”是多久
孤独对宇航员的杀伤力尚且如此,普通人对孤独的忍耐能有多久?根据资料,1954年美国就曾经做过一项“感觉剥夺”实验,结果,几乎没有人能忍耐三天以上。到了第4天,受试者会出现双手发抖,不能笔直走路,应答速度迟缓,对疼痛敏感及出现幻觉等症状。可见,孤独感对人的身心健康危害巨大。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老年病中心李跃华教授认为,孤独性格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癌症性格”。孤独会导致失眠,还容易使人免疫力低下。
资料显示,美国、芬兰和瑞典三国联合研究发现,孤独的生活方式使癌症的发病率增加2~3倍。美国杨百翰大学一项涉及30万人的研究表明,孤独感的危害相当于酗酒或每天吸烟15支。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系教授约翰·卡西奥波指出,孤独感会削弱免疫系统,使人更容易生病。孤独者的血压比正常人高出30毫米汞柱,心脏病和脑卒中的患病率是正常人的3倍。美国加州大学一项针对60岁以上老人的调查发现,常感孤独的人,寿命减少6年。
走出消极的孤独
孤独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在国内最大的心理学服务平台壹心理健康网站上,一份累计显示10万人参与的孤独感测试显示,3.9%的人有高度孤独,0.1%的人有低度孤独,7.1%的孤独感“一般偏下”,45.5%属于一般偏上孤独,另外的43.4%处于中间水平。
不过,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许明智认为,孤独也分为正性和负性。有痛苦感的孤独、消极的孤独才是需要真正关注的。比如空巢老人,年龄大了,儿女不在身边,老伴去世,失去原来的一切,又缺乏社会支持系统,老人就容易陷入孤独无助被抛弃的心境。这种孤独时间长了,可能带来认知的损害,比如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效率下降,进而影响到身体,出现失眠等情况。发展下去,就可能变成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
广州市脑科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医师徐文军强调,孤独感比较重的人,应该主动进行一些改变。比如和朋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亲人间建立深厚的情感连接,积极寻找社会资源,改变自身性格缺陷,增加外向探索的精神,与人多开展合作等等,都是解决孤独的方法。
让自己忙起来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徐文军认为,即使独处于距离地球6000万公里的火星,宇航员仍可以种土豆、制造氧气和水等,每天做那么多事情,就不会有感受孤独的过程和时间。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